白玉历代传承上师介绍
大伏藏師 明珠多傑
(The Great Terton Vidhyadhara Migyur Dorje)
(1645 - 1667)
嗡沙瓦替
重重無盡虛空世界中,
乘願勇士幻化如雲集,
全知修普帕機紳機尊,
轉世明珠多傑我頂禮!
蓮花生大士遇知末法時代眾生將遭受極大的痛苦,為了帶給末法眾生及未來的世界安樂、祥和、快乐與圓滿,蓮花生大士以五大元素來展現他的覺心,伏藏了成千上萬的伏藏法,並委諸具力護法保護之。当聚缘的伏藏大师出现时,将其取出,利益无量众生。
蓮花生大士預言,這些伏藏法将会在何時、何地被挖掘出來,誰會是此法之接受者,誰又會成為此伏藏法之持有者,均有详细的授计与记载。他的化身及不可思議的佛行事業,在賢劫第五佛——彌勒佛誕生前都不會中斷。在這段期間,蓮花生大士會以伏藏师的身份,普遍地化身到各個世界以饒益有情。
在蓮師的二十五弟子之中,以修持蓮師法成就且具有改變大川流向之殊胜成就的「修普帕機紳機」即是明珠多杰的转世。修普帕機紳機有一世是噶陀寺廟一位很有證量的上師,他在圓寂前预言道:“我圓寂之後,会投生在西康的一個地方,我的父親叫「岡波哲登」、我的母親是「蘇南措」,投生之後我的名字為「明珠多傑」(不變金剛)。即将乘願,轉世為金剛持明「明珠多傑」。”
在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伏藏中,蓮師曾預言:“未來在康區會有一位叫「明珠多傑」的大伏藏師,将持有一百種殊胜伏藏法”。在杜督多傑的伏藏法中也有一項預言指出:“在未來,在康區接近仁欽的地方,有一個名多傑且擁有伏藏目錄的人,他的身上有一痣相莊嚴,代表他法報化三身的自然成就,凡是看到或聽到他声音的人將不再墮入三惡道中。”
在西藏上部省份,分為三個區域,中央省份有四個內區,下部省份有六個內區。明珠多傑誕生在下部省份的其中一個內區,名為囊托羅拉的地方。如伏藏法中的預言,明珠多傑在藏曆木鳥年的正月(西元1645年)進入母親的子宮。母亲梦见一只金光闪闪的金龟,一位仙人将這隻金龜供養給她,她欢喜地接收了。明珠多傑的父親岡波哲登夢見他發現了一個殊勝的白色海螺,而他自己正在吹一個巨大的銅製號角,他们均收到了吉祥而殊胜的缘起与预示。
不同一般孕母的經驗,尊者的母親蘇南措怀孕后並無身體上的痛苦与不适,反而她特別地感到喜悅和光明,像棉絮般的輕安,這些都是極為难得的祥瑞徵兆。如同釋迦牟尼佛的降生一般,尊者的降生並沒有使母親受到傷害,也没有引起母亲一絲毫的痛苦,就这样金剛持明——明珠多傑尊者在當年九月七日,母子均毫無痛苦的状态下降生了。降生的尊者右手有一殊勝的藍色痣相莊嚴,象徵著法身的單一心性。許多學者們都認為,他降生到西藏法王宗脈源流的高級種姓,是由於蓮師的特別加持及其預言:“所有重要的伏藏師,都將降生到尊貴的宗族中。”
尊者不同于一般的孩子,无人传授,總是結著修持手印,蓮繞印或者期剋印,之后自然双手合掌於胸前……此外,更令人吃驚的是,无人传授,他能做出许多秘密瑜珈的動作。當他能開口講話時,自己便說,他是一位噶陀喇嘛转世,名為突慶多傑,而且他對噶陀寺的布置,該寺的傳統和常住僧侶們的種種情况,都給予詳細的描述,根据调查與事實一致。
有一天,他親見了蓮師八變之一的“愛慧上師”,經過象徵性的指示,尊者可藉由手勢的傳達,來學習如何閱讀與書寫。當尊者七歲的時候,在一個淨觀中,許多本初智慧空行母告訴尊者依止一位上師的重要性,當下任運地,尊者就在境界中見到偉大的學者與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那時噶瑪恰美仁波切正在閉關,而明珠多傑的心中興起了與恰美仁波切會面的強烈念頭,而在閉關中的噶瑪恰美仁波切,也在覺受中看到了蓮師授記并預言的弟子。
在明珠多傑八歲的時候,他能回憶兩百世的所有事情,也有許多人與非人主动獻上他們的生命並聽命於他,同時也見到了許多三根本的本尊聖眾,得到了本尊的授記預言。
在木馬年九月八日,當尊者十歲時,在護法的協助下,終於見到了偉大的上师噶玛恰美仁波切。噶玛恰美仁波切首先給予他淨化加持,並審慎地考驗明珠多傑。噶玛恰美仁波切發現明珠多傑擁有与蓮師無誤化身的一切特徵。在之後的八年中,噶瑪恰美仁波切將他一切教法的灌頂、傳承、窍诀、口传等内容全部传給明珠多傑,隨後恰美仁波切在連續的五個階段中,給予他唐卓楊寧杜巴(內密精要的心成就法)的秘密教授,並要求他在連續的幾個禪坐期間,觀修淨光大手印。當恰美仁波切教授他思維暇滿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因果不虛及輪迴過患時,明珠多傑一直重覆地說:“我知道,我知道。”顯然,他在接受這些教法前,早已完全領悟。當接受對一切眾生要生起菩提心的教法時,眼淚便自然從他的臉上涔涔而下,證明了尊者內在的修证已经通达。
明珠多傑尊者在過去數世中,曾為印度的阿難陀、西藏的大譯師毗盧遮那以及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中的修普帕機紳機,尊者的許多轉世,在他個人的自述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事實上,他早已持有所接受的一切灌頂和口傳,就像是帝洛巴以及過去的诸大成就者一般,為了提升其具信弟子們的信心,佛菩萨會再度扮演一個虔诚接受上師灌頂和口傳的如法弟子的形象。
尊者從上師嘎玛恰美仁波切處,接受了以下的口傳: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總集心要——生命成就法、忿怒蓮師成就法、觀音秘密精要、大伏藏師卡瑪林巴的靜忿諸尊法、大圓滿空行心要法、圓滿秘密八大嘿嚕噶、黑馬頭明王長壽灌頂等。若依照明珠多傑所受過的傳承教法之記錄而言,尊者接受過極多的教傳及伏藏之灌頂、解脫的秘密心要及口傳。除了這些傳承教法,明珠多傑亦會記下许多祈願文,西藏典籍、诸多修法,研究壇城的甚深内义,並且广泛深入寧瑪傳承的各個領域。尊者毫不費力地在各個領域中學習,且都有極深的造詣。
當尊者十一歲時,藏曆木羊年的正月初九,尊者和他的上師嘎玛恰美仁波切一起閉關,當修持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秘密心要——生命成就法及成就廣大壇城時,他持續地在淨觀中親見長壽佛、蓮花生大士、紅馬頭明王、十六羅漢、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許多殊胜的本尊。明珠多傑尊者还在淨觀中見到遍入天瑪哈噶拉、紅但堅噶哇等護法,他們均欢喜地给尊者示現和加持。尊者修持成就的徵兆更顯現在他超圣的持住命氣時。明珠多傑尊者曾阻止了一次月蝕的發生,并毫無困難地知悉他人之內心无碍。他曾憶起百千劫前住世之諸佛名號,曾遊化何地與傳授何教法,其父母之名,利生事業及他們的困苦艱辛和成就都能详细记得。關於這些内容,在明珠多傑的秘傳中都有詳細的记载和說明。
即便是在這末法的艱難時代中,眾生還是積聚了無數的善行,而依據無欺的因果规律,此善業帶來了善果。由這些善業與功德的成熟,明珠多傑在一個淨觀中親見原始法身佛——普賢王如來。透過指示,他給予明珠多傑一個稱為澈旺得替格歲(遣除障礙力的長壽甘露)的灌頂;接著報身觀世音菩薩現前,並根據突傑千波嘉依的傳統,給予明珠多傑廣泛众多的灌頂。尊者十三歲的時候親見阿彌陀佛,接受了極樂淨土法門的教法,阿彌陀佛給他著塔嘉索(成就法海)的灌頂及口傳,此法中包含了四十位本尊。然後蓮師直接授予明珠多傑四種灌頂,隨即每天給予以蓮師的化身為本尊的灌頂、儀轨和口傳教授。
此外,本初智慧與世俗的護法也各各傳下不同的成就法、授權与灌頂。在十年中,尊者共取出了一百多種伏藏,由嘎玛恰美仁波切记录并整理後,留下十三部三百多卷殊胜的教法。其內容全部是佛菩蕯顯現在尊者面前,親传講述。因此,所有的這些手稿被彙集成十三大冊殊胜的《南卻虛空藏》教法,所有内容均由大成就者恰美仁波切謄寫。
明珠多傑尊者所取伏藏的方式跟一般的伏藏師不同(蓮師當年将法义伏藏於地、水、火、風、空、識六處)。一般的伏藏師是依據某項指示後,從某個地方取出來。而明珠多傑的伏藏法是從他的心相續中自然的流露出來,這是因為他以前聽聞蓮師講述法教,毫不遺忘地伏藏在內心最深處,也因為是從內心流露的伏藏,因此稱為「心意的伏藏」或「意伏藏」。但也由於許多的空行母親自對他灌頂、口傳與指導,所以他的伏藏也稱為「空行伏藏」。而佛菩蕯顯現在他面前,其法音從空中自然流露出來,為此,這個教法又稱之為「天法」或「虛空藏」法。
之後,明珠多傑便依伏藏法进行修持,一一圓滿成就并證悟了各個秘密伏藏法。明珠多傑尊者授記,這些伏藏法的指定傳承持有者為貝瑪仁欽(第一世奏遷仁波切)、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與聽列敦珠。尊者對這三位傳承持有者首次顯現觀音壇城,在這段期間他再度於淨觀中,見到本初智慧和世俗護法雲集虛空中,目睹了各種天神、邪魔和地方精靈們,如灰塵般地掩蓋住整個大地,他們的笑聲如同雷聲般響亮。尊者問:“你們為什麼要这样笑?”,他們回答道:“我們因佛陀的教義即將再次廣弘而狂喜!”接著他們發誓護持南卻教法,並各各獻上他們的根本心咒。如此,此教法之門在此次殊勝吉祥的因緣中,開啟了極为廣大的弘法之路。
在伏藏大師惹那林巴的伏藏法中,蓮師曾談到那些真正具德的伏藏大師的特徵,其中就包括明珠多傑大伏藏師。恰如預言的指示,明珠多傑在他一生中曾多次地廣傳天法教傳和伏藏如巨川般之灌頂、解脫疏釋及口傳等。之後,具宿世法緣且為空行和護法所協助的傳承持有者包括:傑種巴仁波切、祖古給龍寧波、嘎旺空卻天津(地方國王)、塔西卡瑪田雍,宗薩喇嘛卡瑪田雍,蔣渣喇嘛嘉索,查巴巴卡祖古,喇嘛當卻帕禳,偉大的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成就者貝瑪仁欽(第一世奏遷仁波切),聽列敦珠、楊塔突波和偉大的金剛持明昆桑謝拉。所有的傳承持有者廣弘「南卻虛空藏」教法,故此教法已广泛地在诸多僧團之中修持,如嘉華噶瑪巴的寺廟,噶陀寺及白玉寺等众多寺院,均传承并宣讲、修持此殊胜的成就之法。
偉大的金剛持明明珠多傑尊者同時從他的意伏藏中,告訴許多主要弟子們,關於他們的過去及其修法的窍诀。尊者發現了許多修行聖地,指导並照顧、保護了無數具緣的眾生。具法緣的众生從全藏各个地方紛紛前來接受灌頂與口傳,並視“南卻虛空藏”教法為秘密心要寶藏來修持。藉著修持者的證悟和不可思議的广大加持,“南卻虛空藏”教法已廣傳至十方并流传至今。
原本在預言中,明珠多傑尊者會從地大取出殊胜伏藏,但由于眾生福報不足,導致尊者住世的時間縮短了,故地大的许多殊胜伏藏没有取出。
在西元一六六七年,藏曆火羊年,尊者二十三歲的時候,在幕桑的一個聖地示現了病兆,在三月時,他的病情加重因此被迫停止傳法。當月十一日,他向禪修的本尊祈請、供養、祝禱並修持了許多回向祈願文,然後他給予許多在身邊的弟子們最後的開示;於十四日,他在淨觀中見到所有的八大嘿嚕噶與他們的成就壇城;在十五日早上,他見到三根本靜忿諸尊雲集,並以蓮花雙跏趺坐姿進入禪定之中;在十六日上午,尊者在撥數念珠持咒時涅槃,融入了法界之中。在之後的三天,尊者的身體仍一直保持著直立的禪定坐姿。尊者許多虔诚具信的弟子们聚集在一起,以雲集般不可思議的无量供養,來感恩并顶礼明珠多杰圣者的救度与加持。
依照傳統,一切所須之供品都準備齊全,許多大成就者及學者也都到齊,之後舉行了神聖的荼毗儀式。在場有許多人悲傷流淚,许多人顶礼祈祷……然而所有的人皆目睹許多不可思議的景像,例如:許多彩虹如帳幕般垂布虛空。荼毗儀式後,大家發現明珠多傑的心臟和舌頭絲毫無損地遺留下來。幸運的弟子們將其恭敬供奉,升起了更加具足的信心,增长了福慧資糧。
荼毗后,明珠多傑尊者的骨頭上浮現出藏文的母音字母和子音字母。幕桑、布頌、白玉和日瓦千等地區的偉大喇嘛們建造了許多一層樓高的黃金舍利塔,來供奉明珠多傑的珍貴舍利,而這些舍利塔也成為人和非人等皈依環繞以及積聚功德、礼拜行持的殊胜對境,利益了无量有形及无形众生。
偉大的金剛持明——明珠多杰尊者,在雪域西藏广弘殊胜成就之密法,留下了大量伏藏法本,以此法脉修持并成就了大量成就者,擁有眾多傳承持有者的成就弟子们,将白玉天法广泛弘扬,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殊胜的白玉教法下,很多众生都获得了殊胜的成就,这些众生在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成就更是難以言書。
歷代白玉傳承法座持有者與廣大的白玉僧眾們,是以南卻虛空藏法(亦即天法)為主要的修持法門;這些方法包括了淨業積福的加行法,根本念誦和成就法,氣、脈的瑜珈修練法及徹卻(立斷)和妥噶(頓超)的大圓滿實修法,白玉傳承歷代的法座持有者均圓滿成就這些修法。因此,白玉傳承以成就的傳承著稱,是非常殊胜的近传承。此外,白玉傳承也成為尊貴的法主巴楚仁波切,和偉大的蔣貢康楚仁波切等許多西藏偉大成就者所讚歎,這些都是金剛持明明珠多傑尊者殊胜的成就及加持。
噶瑪恰美仁波切
(Mahasiddha Karma Chagmed Rinpoche)
(1613 - 1678)
無數具德行者之成就
恰似江河濤濤永流傳
願此殊勝傳記功德水
長養眾生信芽諸善根
金剛持明——噶瑪恰美仁波切於西元1613年誕生於西藏扎膜岡,稱作永脫多康,附近有金色河流蜿蜒向南流的地方。蓮花生大士曾有預言:“會有位名具噶瑪之聖者,誕生在多康的中央,身體前後有痣相莊嚴,代表俱生法、報、化三身成就,將滿足眾生的需求及令殊勝的教法綿延增長。”
如預言所示,嘎玛恰美仁波切的父親是西藏一位偉大的傳承持有者,名字叫貝瑪旺扎(Pedma Wangdrag)。他不僅是一位博通經續的學者,而且在生、圓次第的修持更是成就殊胜。貝瑪旺扎曾多次親見蓮師、金剛亥母及其他本尊並獲得殊胜加持。
嘎玛恰美仁波切的母親是智慧女性覺仰奇(Chokyong Kyid)。她擁有智慧空行母的所有特徵,在心續上蘊育著對眾生無盡的愛與慈悲。当方便与智慧融合时,也就是覺仰奇懷上恰美仁波切的那個晚上,她夢見黑臉護法恰洛東參(charog dongchen)到她面前,清除所有的障礙並加持她,同時也夢見她騎著白馬,手持油燈飛過一個村莊。
恰美仁波切于西元1613年,也就是西藏的第十个绕回年,从母亲的莲花宫出生。当他诞生时,他的父亲,也就是大成就者贝玛汪乍,给予这个婴孩惹那林巴岩藏取者徹恭(恢复生命)及阿弥陀佛多玛密集心要灌顶。因他在诞生时便接受灌顶,特别是惹那林巴的岩藏,于是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汪乍松(有力的言辞)。
尊者生來便具有強烈的慈悲心與非凡的智慧。由於前世的宿緣善根,從小就對三寶有猛烈的信心,對正法有迫切的希求心。從孩提時代就對觀修心性有着濃厚的興趣,經常在草坪上打坐觀察自心。
五歲時汪乍松已對心的本來面目有了一定的認識,他經常可以看到神、天人及非人等。當他在遊戲時,會舉行各種法會儀式及製作法會所需之材料。
在他六歲時,父親貝瑪旺扎教他文字的讀誦與書寫,由於天資聰穎,沒多久便運用自如,流利閱讀經論与謄寫典藉。不久就接觸到密勒日巴二十萬歌集,有一次,他唱頌密勒日巴歌集的揭語時,進入三摩地達很久的時間。
七歲的時候,在仲巴上師前进入佛门,從此以後,謹持淨戒,修持六度萬行。
九歲時,汪乍松从他的父亲那儿接受了许多较小的灌顶法要、日常修法仪轨、曼陀罗的建造,天文及其他学问等。在当时,他以学习上超人的聪颖而广为人知。
当他十一岁时,汪乍松遇到了他过去累世的上师,普拉瓦夏拉(Prawashara)大瑜伽士。从普拉瓦夏拉上师那儿,汪乍松接受了许多重要的灌顶及口传。在此时,汪乍松立志要成为一个有力的金刚乘修行者。由于他坚定的决心,在尊者十一岁至十九岁时浪迹于多处尸陀林,包括八里哲里尸陀林,修持成就多种本尊,勾招及仆役护法及降服四魔与违缘等。从此时起,汪乍松开始一系列的成就修持,其中包括摩尼宝珠总集修持(昆智也幸诺布)、愤怒莲师(郭乍)、淡千护法、玛哈嘎拉外的成就法,及其他众多法要。依据密续的指示,他每个本尊均如实地修持一个月,且由于他的专注及毅力,每种修持的成就征兆一一显现。在严格的闭关中,尊者从来没有让他的坐垫上的温度消失过。为了避免昏睡,他将坐垫放在小凳子上,若他的身体向任何一方倾料,他将会跌倒,以此保持自己时刻不放逸。
尊者從密續大師「薩迦」傳承的貢噶南嘉 (Kunga Namgyal)处接受了念誦、禪修觀世音菩薩修法及大手印的口傳,如法修持後,他向上師印證了自己的証悟并接受了上师直指心性的窍诀。
尊者十九歲時深知戒律對教法存續之重要,珍貴的暇滿人身之難得易失,决定將此生完全投入在佛法的修持上,於莊帕昆噶南佳处(Drungpa Kunga Namgyal)接受了皈依及居士戒,法名為噶瑪桑卓(Karma Samgrub)。
同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汪乍松行腳至噶瑪巴駐錫之祖普寺,在此偉大的寺廟內,尊者在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西以神力塑成之釋尊像及三寶前,由旺秋覺雷南佳(Wangchuk Choglei Namgyal)大堪布处授予沙彌戒。他的親教師為蘇里莊帕德卻(Zurri Drungpa Dechog);而他的祕密老師為給隆寧瑪,如法举行密續儀軌的儀式後,尊者成為一位如法受戒的沙彌,戒名噶瑪洛本。並在當天晚上,他受具足比丘戒,法名噶瑪恰美,並加入圖登寧林寺(Thupten Nyinling monastery)的僧團。噶瑪恰美仁波切以普通比丘的身份,身、口、意三業殷勤、不辭勞苦地服侍僧團。在祖普寺,他學習的主要科目包括因明、印度五大論、止貢之一心及其他課程。尊者非常地勤學,且定期與其他偉大的學人請益以澄清法上的疑點,而獲得更深的領悟。圖登寧林寺的戒規要求極嚴,噶瑪恰美仁波切對戒律如法守持,如護眼珠般,從無違犯。
在龙年时,嘉华噶玛巴却英多杰及他的两个精神之子(嘉察仁波切及夏玛仁波切)来传法。噶玛恰美仁波切极幸运地在连续的六个月内,亲聆噶玛巴开示双显大手印,药师佛法,止贡之一心、弥勒五论及其他珍贵的灌顶与口传。之后恰美仁波切随侍嘉华噶玛巴及他的两个精神之子至谢卡岗。在此期间,噶玛恰美仁波切与三位珍贵的上师相处的一年半中,他尽所能地勤奋学习,在佛法的修持上,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在蛇年,按照噶玛康桑的传统,在举办的祈愿法会中,噶玛恰美仁波切在壹万两千僧众前接受辩经考试,他浩瀚的学养使得他的名声如日中天,无人可及。
当噶玛恰美仁波切二十二岁时,嘉华噶玛巴却英多杰回归法界。当噶玛巴圆寂时,约有噶举传承八万僧众聚集,对嘉华噶玛巴大上师行不思议般云集的供养。因过去登地菩萨有舍身供一千油灯的传统,噶玛恰美仁波切于是燃其一根右手指当油灯来供养。当噶玛恰美仁波切行此难行能行之舍身供养时,他安住在空乐不二之原始法性中。他的回向功德力与普贤王如来祈祷发愿文无二无别。因他的功德与成就,周遭目睹此胜行之数百人,都沉浸在信心洋溢、法喜充满之中。而噶玛恰美仁波切自己在深观中,见到嘉华噶玛巴给予他殊胜加持。几天后,手指因感染,噶玛恰美仁波切有濒临死亡的危险。虽然他体验到此极端的苦楚,但是尊者不仅没有丝毫的悔意,反而他的信心较以前更加加深了。
当阅读冈波巴大师之《解脱庄严宝论》时,噶玛恰美仁波切动身到拉萨圣城去接受嘉千秋巴传承之菩萨戒。在觉沃释迦牟尼佛像前,噶玛恰美仁波切再度燃起一根左手指当油灯来供养,之后他获得殊胜的菩萨戒,许多从尼泊尔与蒙古来的朝圣者,均惊异地目睹此殊胜行,无比震惊、感动与随喜。
之后,噶玛恰美仁波切返回他的出生地,并在芭里山上建一座关房作为永驻闭关之地,每日修持觉却祈祷文及那洛六法。为了利益众生,他毫不在乎己身之物资而不断地为在世者、已故者修殊胜之法。对那些具信与虔诚者,他会给予广大的成熟灌顶及解脱口传。虽然噶玛恰美仁波切具备行持诛法之能力,但尊者却从未伤过任何众生的一根毛发。就在此时,噶玛恰美仁波切知悉他的父亲上师——貝瑪旺扎尊者即将涅槃,于是尊者尽可能地在貝瑪旺扎尊者前接受其他尚未接受的灌顶、口传与修法。在他的父亲上师回归法界后,噶玛恰美仁波切倾其所有,举办貝瑪旺扎尊者荼毗法会,供养他的父亲上师。貝瑪旺扎尊者火化后遺留著絲毫無損的心、舌及眼,從牙齒中生出無盡的舍利子,牙齒及骨頭上浮凸四臂瑪哈嘎啦法相及種子字“阿”字等殊胜征兆。
之後,他決心觀修寧瑪久邦(Nyingma Gyud Bum)傳承之觀音本尊,且在噶瑪南羅及大成就學者隆立寧瑪座下接受兩次深廣之灌頂與教法。
有一天在夢裡,尊者直接從噶瑪巴卻英多傑處接受四灌顶,這令他異常喜悅。从十一岁至三十七岁,噶玛恰美仁波切每年均会闭关一至二个月来累积根本与成就的咒语进行修持。在所有三根本及护法的咒语修持中,他均巨细靡遗的圆满修持成就,与密续描述的一致。他在现观、梦中及其他瑞兆里显示出他修持普贤王如来、莲花生大士及其他原始智慧本尊的成就,在噶玛恰美仁波切的传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
在馬年年底,尊者以其智慧之眼,認證出偉大的伏藏師明珠多傑並予以举行坐床大典。大伏藏師明珠多傑的降生,在蓮花生大士的岩藏中屢有預記。噶瑪恰美仁波切給予這年輕的祖古最深奧的灌頂、口傳及獻上許多長壽祈禱文。基於這些努力,明珠多傑許多障礙被清除,俱生智慧也因此甦醒,他可回憶起無數的過去世,許多三根本之本尊聖眾現前並給予口傳教授,噶瑪恰美仁波切則幫忙謄寫記錄。大伏藏師明珠多傑尊者取出了一百多種伏藏,其內容都是佛菩蕯顯現並親口講述,這全部的灌頂和口傳全部由嘎玛恰美仁波切謄寫下來,所有的這些手稿被彙集成十三大冊殊胜的《南卻虛空藏》教法,將之整理後,留下教法十三部三百多卷,因此,噶瑪恰美仁波切對寧瑪教法之恩澤是無限深廣的。
尊者三十七岁时,噶玛恰美仁波切进行严格的十三年闭关修行,以修持观音、嘉华嘉措及大手印。在修持间,他偶尔会透过关房墙壁的洞口,给予他忠诚又幸运的弟子们灌顶、口传与开示。
在狗年元月,噶瑪恰美尊者五十岁时,他的闭关修持即将圆满之际,尊者给洞外的信众弟子传授观音秘密心要总集、上师觉悟心要及其他殊胜教法时,与会信众亲睹观世音菩萨,见到天空中出现多种奇异的彩虹,还能闻到香甜稀有的气味,此场面极其稀有难得。
噶瑪恰美仁波切以南丘(大圓滿虛空藏)、惹那林巴之岩藏法、掌中佛之廣釋、觀世音菩薩之教法、氣脉明点、山閉關法等諸多教法廣豎法幢。他的入室弟子包括卻旺聽列、貝瑪立津(第一世奏遷仁波切)、旺巴袓古、洛巴袓古、大金剛持明昆桑謝拉(白玉主寺開山祖師)、惹那比夏法王等。他的弟子中有一百位以上徹底了悟心性並廣大地利益眾生。當他開示與口傳時會有超過四千信眾雲集,而这黃金般的傳承至今綿延不斷。特別的是,偉大的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從噶瑪恰美仁波切处接受許多傳承之教授,其中包括惹那林巴之所有岩藏、掌中佛之廣釋、觀世音菩薩之教法(七字法教)及氣脉明点之修法,這些都成為持明昆桑謝拉的心要修持。輝煌之白玉傳承自昆桑謝拉为第一位白玉寺寺主以来,經過歷代傳承持有者及廣大僧團传递至今,均不斷地修持此傳承法要,它儼然已成為白玉傳承之祕密心要之寶藏。如岩藏取者明珠多傑及杜督多傑經常說過,噶瑪恰美仁波切是觀世音菩薩、蓮花生大士、松贊岡波、永怡嘉稱譯師及密勒日巴的化身,其他更多的資料可從噶瑪恰美仁波切的祕密傳記中獲得。基於這些記載,我們可以非常確定這位偉大的上師已成就兩種清淨的本性,而安住在完全覺悟的境界。噶瑪恰美仁波切如大海般的成就及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心是不可思議的。
尊者為了利益眾生,圓滿了各階段的修持及展現了各種不可思議的殊勝行。尊者以其卓越的實證功德,為如今的修行者樹立了鮮明的楷模。並將寧瑪(紅教)噶舉(白教)兩大宗派的法源彙融成一支,創立內多噶舉派,成了這一派系的開山祖師。從此,聲譽威振四海,名揚天下。慈悲的尊者从未离开过老母有情,经常到俗家之中做經懺,超度亡靈,隨緣度化眾生,攝受有緣弟子。
有一次,當地的人們染上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很多人感染身亡。当时传染速度非常快,被传染上的人,面临的就是死亡,因为当时的条件和情况是没有任何可以治疗的有效药物,很多人为了避免传染此病,闭门不出,预防传染灾难的到来。
当地人们无药可求,只能面临死亡,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村民们商议去祈請嘎玛恰美仁波切慈加持并消除這場災難。当村民们把来意说明后,尊者没有丝毫犹豫,親自到患者家中念經加持,未曾考慮自己有被傳染上此病的危險,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的表现卻是沒有任何感恩之心。對于这些人的态度,尊者没有烦恼也没有抱怨,而是真摯祈願生生世世救度他們,令他们擺脫更大的疾患——業惑。諸如此類的事例还有許多,请参阅《噶瑪恰美仁波切密传》。
尊者晚年著書立傳,為後代的學人留下了很多法宝典籍。如:《山居法》、《轉經輪功德》、《修法竅訣》等許多無價之寶。其中最為廣泛流傳的是《阿彌陀佛極樂願文》,文句優美流暢,意義深奧,具有不共的殊胜加持。尤其是在雪域,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能背誦。諸圣者在各地舉行極樂法會,均念诵此极乐愿文,無量眾生依此趨向解脫的彼岸。
在火蛇年年初,噶瑪恰美仁波切六十五歲時,在一次淨觀中,尊者親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對他說︰“我很期望你能儘早往生到我的極樂淨土來!”噶瑪恰美仁波切知道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到了。因此,在當月初二尊者示現病容,雖重病在身,尊者仍給予弟子們開示與口傳,以澄清弟子们修持上的疑點。
尊者六十六歲,也就是西元1678年,噶瑪恰美尊者示现就要離開娑婆世界了,在弟子們的祈請住世下,尊者同意在吉祥日會轉世再來,當年的六月一日,在種種瑞兆顯現中,噶瑪恰美仁波切將他的心融入阿彌陀佛的心中,並不舍肉身將母親及家犬一起帶到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不舍肉身带着眷属往生极乐净土的殊胜成就极为罕见稀有!
第一任白玉寺寺主
—— 持明昆桑謝拉
(Vidhyadhara Kunzang Sherab)
(1636 - 1699)
在普賢王如來本自清淨解脫的淨覺本性中具足諸佛的一切圆满!雖然五方佛在法性上是無二無別的,但是為了調伏有情,他們任運地從原始智慧中展現了雲般不可數的化身。一切眾生的怙主偉大的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尊者,在種種的因緣下,同样具足無邊的化身。
昆桑謝拉尊者在過去生中,他曾經為釋迦牟尼佛之子羅候羅、根延達摩塔阿羅漢(十羅漢之一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噶拉多傑(大圓滿阿底瑜珈的祖師)、師利星哈(吉祥獅子,阿底瑜珈偉大的金剛阿闍梨)、蔣波心音、因扎菩提國王(後來的傳承持有者),中國開悟的禪師、拉孫嘉瓦蔣卻(亦即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的根敦桑波,修持蓮師成就,可在虛空中禪定)、卻洛恭(阿亞巴羅的化身)、蘇成釋迦炯涅(全知者)、蘭釋迦汪波、普陀瓦仁千梭、唐龍桑巴泰西帕、蒼宋巴(偉大的成就者)、美隆多傑(偉大的成就者)、與多波地方之謝拉嘉稱。
在大伏藏師桑傑林巴的恭督(偉大周遍覺心)伏藏法中,有記載一特殊預言:“現下這尊阿羅漢──根敦桑波,在心中會持有恭督祕密伏藏。為了宏揚恭督伏藏教法,在將來他將以般若(智慧)之名轉世,藉著護持恭督之甚深教法,他的慈悲將恩澤那些居於邊地、或環境更惡劣的無數有情,他會以祕密瑜珈士來示現,具有洪亮的聲音,他的慈悲將等虛空遍滿法界。”尊者除了轉世為昆桑謝拉外,之後的轉世,如嘉初仁波切及嘉誰朱美多傑等,也在西藏東北區嘉隆附近的邊地,匡正並宏揚了佛陀正法。
有關南卻虛空藏教法持有者的預言中亦指出:“在此地的東方或南方,會有名具恰美、圖欽與桑的聖者誕生。在他們的頸背有痣相壯嚴,由于殊胜的緣起,他們將掌持此法脈。這三個名字分別為噶瑪恰美、圖欽嘉措、昆桑謝拉及幕桑地區的喇嘛多傑昆桑嘉措。”
在加隆地區有一位伏藏師貝瑪德千林巴,在他的“隆梭空行心要”伏藏法中有一項預言:“在噶陀的西方,卻洛恭會以寂靜的菩薩示現,名具昆桑,他會廣弘一成就傳承的教法。”從這些先後期伏藏法的預言中,都明示了昆桑謝拉的轉世及廣弘教法的广大事业。
昆桑謝拉誕生於布波地區的都康省,此地區正好位於噶陀的正西方,幕桑的東南方,靠近康蚌寺的白玉地區,他誕生的村落稱為“阿邱”。《文殊真實名經》云︰“究竟正覺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勝。”根據地理風水的觀點,他誕生的地點極為祥瑞,他的父親為衛李家族之後裔,名為多傑,在此家族源流上,有很多的成就喇嘛,其中包括早期噶陀巴齊寺的成就大喇嘛汪佳。
昆桑謝拉誕生於西元1636年,也就是藏歷的火鼠年。當尊者還在孩提時代時,即任運地具足對一切眾生的大悲心,即便是再小的生物亦不會加以傷害。不像其他的孩童,因对事物不够了解而做出一些伤害小生命的事情,尊者不同,只要是生命,绝对不会伤害。尊者在小的時候,內在原始之覺性便已甦醒,且在背誦噶陀傳承的祈請文上極具天賦,尤为突出。
來到康烏寺,康烏寺金剛手菩蕯化身的“汪扎嘉措”(Wangdrag Gyatso)之上首弟子“確揚嘉措”(Chokyong Gyatso)授予昆桑謝拉居士戒,在受戒時,昆桑謝拉依照傳統獻上他的一小束頭髮,並獲得“圖欽嘉措”的戒名。除此之外,揚嘉措傳給他大手印、深奧的伏藏法。在帕巴雷給寺,昆桑謝拉晉見莊巴仁波切(Drungpa Rinpoche),依止他五年。期間,昆桑謝拉接受了長壽祕密精華成就法、利立津心要、桑噶舉(Martsang Kagyud)傳承大手印之深奧教授及許多其他口傳。昆桑謝拉尊者非常刻苦精进修持這些法要,为了珍惜暇满人身,尊者甚至於在晚上將其頭髮以繩繫綁於樑上以保持清醒,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来修习。由於不懈的精進、毅力与信心,尊者終能了悟上師傳授給他的珍貴口傳与法要。之后剃度出家,被委任為莊巴仁波切護法寺之維那(修法時帶領唱誦者)。在尊者擔任維那期間,他以如洪鐘般之優雅音聲而聞名。由於尊者堅固之出離心,他放棄此生一切外相的執著,在法主“瑪瑪諦”(Tagla Pedma Mati)前,接受了極多的深奧灌頂、教授與口傳,斷除了一切疑惑!
尊者從答拉法主與莊巴仁波切的入室弟子金剛持明“嘉文恭丘答西”(Gyawen Konchog Tashi)處,接受了包括所有寧瑪久本(Nyingma Gyud Bum)的教授,包括阿底瑜珈心髓部的所有十七續、欽巴尊者《祕密心要》的註解------《遣除十方黑暗》、《七寶藏論》、《三休息論》、永敦多傑巴《祕密心要》的注解……《明鏡》及《如意寶珠內義》敦措雷北之《黃金種子字之內義》,恭督上師之《上師心髓》、《八大嘿嚕嘎心要》及為數極多之其他灌頂與口傳。
另外,嘉隆莫松有一極負盛名的成就者仁千多傑(Lama Rinchen Dorje),桑謝拉從他那裏接受了“上師心髓”及康傳承的“阿努瑜珈之甚深灌頂。”至此,昆桑謝拉成為早期噶陀傳承的持有者。
昆桑謝拉尊者得到了“嘉文恭丘答西”及仁千多傑之兩位上師的慈悲攝受,昆桑謝拉接受到答拉法主本身親自從每位伏藏者獲得的傳承灌頂和授與口傳,以此殊胜因缘,桑謝拉在日後常提及這兩位上師的慈悲以及對上师們堅定不變的信心。
在巴欽卻宗寺,桑謝拉親近尊貴的成就者謝拉嘉措,從他那兒接受了“竹傑潔南” (竹傑的授權)、“竹傑嘉措” (百次授權)、伏藏師惹那林巴的“心成就法”及其他岩藏教法、極深廣之“上師心髓成就灌頂”及“阿努瑜珈灌頂”。
尊者也從竹巴噶舉的著名成就者杜桑祖古“孔卻噶波”處,接受了珍貴的經部、般若波羅密多、噶當派傳承、惹那林巴的“生命祕密心要”及其他許多伏藏教授。從許多其他的偉大上師處,諸如馬圓雍顛嘉措、阿卓南卡秋乍、嘉拉南卡仁千、貢嘎嘉措(德格的大成就者)处,接受了完整而珍貴的經部口傳、薩迦派道果及其他舊譯與新譯的許多灌頂與教授。所有昆桑謝拉接受的灌頂與口傳教授都被記錄成兩大冊!
在接受這些傳承灌頂與口傳教授後,昆桑謝拉尊者便到人煙罕至的隱密深山中閉關潛修並實踐了他所有的承諾。尊者每日精進地修持,他在自己的坐墊四周放置了尖銳的刺針以徹底放棄睡眠。他晝夜不懈地努力修持,突破了各種障礙直至體悟之經驗昇起,並修持至道上果位的徵兆顯現。
尊者後來雲遊至幾乎與世隔絕的殊噶寺(Shugag monastery),在那兒他對“通帕嘉稱”(Tonpa Gyaltsen)產生了不可動搖的信心,。“通帕嘉稱”是“喇嘛佳壯”(Lama Jadrang)的弟子,而“喇嘛佳壯”則是“聰依嘉措”(Chonyid Gyatso)的轉世,也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薩拉哈”(Saraha)尊者的化身。“聰依嘉措”在事前對“通帕嘉稱”預言過這位殊勝弟子的到來,於是“通帕嘉稱”非常高興地接納他。昆桑謝拉也因此從“通帕嘉稱”處接受了不少早期噶陀成就者集結的珍貴法要、大伏藏師卡瑪林巴的“寂忿生圓二次第”;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忿怒蓮師”及其他伏藏法。特別的是根據《甘露續流》的記載,昆桑謝拉長期地接受“阿努瑜伽深奧灌頂”之根本與支分灌頂,“寂忿幻現”及“阿底瑜珈心部的十八續。”在這些灌頂中,他獲得“突卻渣波乍”(意為:內含尊勝心,外現忿怒像)的密名。 “通帕嘉稱”也將深廣的心性成熟教授──“阿督孔卻嘉稱”(Ah Do Konchog Gyaltsen's)傳承之大圓滿“覺心觀照”傳予昆桑謝拉。在這些教授的引領下,昆桑謝拉得以明見心性。 因此,昆桑謝拉尊者常說,“通帕嘉稱”是他特別的根本上師。之後,當昆桑謝拉修持這些深奧的教法時,他持守“萃取精要”的戒律,他以成份為藥石的濃縮精華丸及其他草藥來取代一般食物。後來,在他前往拉薩參訪的途中,經過一個稱為“卻都農卓”的地方,得知名聞遐邇的偉大金剛持明明珠多傑正好造訪此地,昆桑謝拉便一心想去晉見,以獲得殊胜加持。
當昆桑謝拉見到這位偉大的大伏藏師——明珠多傑時,尊者心中洋溢著不可思議的淨信與虔誠信心,明珠多傑傳予他大伏藏師“惹那林巴”和“杜督多傑”所有伏藏法及“康卓寧體”(空行心要)。
有一次,明珠多傑給昆桑謝拉一個木製封緘着的空盒子,並將另一個盒子給予另一位弟子。當天晚上,他們將盒子放在頭頂上並供養念誦許多祈禱文,之後,昆桑謝拉打開盒子,發現盒中有一方自生的法藥結晶,在中央並有許多細小顆粒綻放出光彩奪目的五色光芒。
當昆桑謝拉請求明珠多傑尊者給予“南卻”的灌頂與口傳教授時,他被要求至藏經閣,隨機取出一經,而昆桑謝拉選取的經典正是觀世音菩薩傳的《南卻虛空藏法》,明珠多傑於是告訴昆桑謝拉說,這是他成為《南卻虛空藏法》持有者的徵兆,也因此傳授尊者《大圓滿掌中佛》所有的灌頂與心性成熟的教授。
昆桑謝拉完全放棄睡眠且不中斷地修持此珍貴法要,直至確認大伏藏師明珠多傑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由於親證此心續之流原本即是清淨之本初覺性,昆桑謝拉圓滿地證悟了大圓滿“頓超”的四種自然成就見地之本初智慧,即大圓滿阿底瑜珈的最高悟境。也是在這個時候,在噶瑪恰美仁波切的引導下,昆桑謝拉正式剃度出家,恰美仁波切赐給他的法名即是昆桑謝拉。恰美仁波切同時也传給他“惹那林巴”的所有傳承灌頂、解脫教授與口傳,並授權他成為法脈持有者。同時,恰美仁波切也給尊者新、舊譯傳承如海般的灌頂與解脫口傳,以及恰美仁波切對大圓滿掌中佛的註解、《七法種子字》、氣脈修法及其他教授。當昆桑謝拉在接受心性的教授時,他系統地了悟所有的大圓滿六百四十萬續。在一剎那中,他清楚地憶起過去的二千世,尊者迅速地到達修持的顛峰,且有許多極明確的成就徵兆。
昆桑謝拉尊者也從桑耶多傑(Sangye Dorje)處,接受了所有剛喇羅渣瓦傳承的《寧瑪久本》教法(《寧瑪久本》乃由惹那林巴所集結,它包括了所有寧瑪巴摩訶、阿努、阿底瑜伽的教傳教法。)、《桑瑪脫經》、《松贊岡波王之最後指示》。從不同的具德上師處,接受許多殊胜教法後,昆桑謝拉便返回幕桑。
也是在這個時候,「蔣巴彭措」依其業果、功德與影響力成為第一位德格王。 在他登基之前,白玉、蒼都、與巴隆地區分別是由“東拉德巴”、“ 句希彭穹”與“巴瑟喀巴”所控制。由於此三位區域領袖都向“蔣巴彭措”稱臣,因此,此三個區域也自然地都歸“蔣巴彭措”所掌控,另外一些其他區域,則是被武力強行侵佔。在這個時期,在西康省的下區域戰火頻傳,許多寺廟都遭受到破壞與摧毀,这次灾难與許多神聖喇嘛所預言的一致。
第一位德格王——蔣巴彭措深信因果,福德圆满,故與赤千桑耶殿巴共同建立了一座寺院──白玉南嘉祥丘卻林(Palyul Namgyal Changchub Choling),此新寺院是從原有寺院的廢墟中重建的,而此聖地曾經有不少大成就者現前加持。寺院落成之初有五百多位出家眾,其中大多數是來自巴那寺“噶通東巴紳吉”佛學院及基秋河河谷的僧侶。蔣巴彭措王原本想敦請“色洛殿巴嘉稱”為此新白玉寺院的住持,但“色洛殿巴嘉稱”認為自己年紀已大而婉拒,但他認為聰依嘉措的弟子昆桑謝拉十分適合,因昆桑謝拉能住持教法並將佛法弘揚至十方。於是蔣巴彭措王便傳送一封正式的邀請函給當時在幕桑的昆桑謝拉尊者。同時,「色洛殿巴嘉稱」亦與昆桑謝拉會面,建議他此刻正是弘法利生之時,昆桑謝拉於是將此事稟告他的上師明珠多傑尊者,並請示上師擔此重任是否適合?明珠多傑於是告訴他:“根據蓮花生大士的預言,你普渡群生的時機已經成熟,你應前去擔任住持並弘揚正法,白玉寺會將成為弘揚寧瑪巴教法永不枯竭的泉源。”明珠多傑於是將其餘的祕密口傳傳予昆桑謝拉,充分授權他掌持南丘虛空藏法脈的傳承,並為他陞座為金剛阿闍梨,以究竟地慈佑一切眾生,为殊胜的缘起与授记。不久昆桑謝拉尊者便成为殊胜的白玉传承,第一任白玉寺寺主。
在西元1665年,藏曆木蛇年,昆桑謝拉尊者三十歲,应祈请來到白玉寺並擔任住持。不久,尊者便開始制訂基礎的別解脫戒、菩薩戒(依龍樹菩薩的深見派傳承與無著菩薩的廣行派傳承)制定,並傳授寧瑪巴的教傳與伏藏教法,特別是大圓滿阿底瑜珈的修持。在這段期間,尊者不可思議的佛法事業像夏天的湖泊般暴漲。再一次地,昆桑謝拉至“涅多”去親近珍貴的上師——噶瑪恰美仁波切。在這次參訪中,恰美仁波切授予他比丘戒,昆桑謝拉也因此成為一位具足比丘戒的出家僧人。此外,尊者接受了金剛持明(淨覺持有者)的頭街,他的名字也因此成為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尊者的法名---昆桑謝拉之意義為:昆桑(完美無上的),謝拉(智慧),即「完美無上的智慧」之意。)
在種種寶幢、法袍與旌旗等莊嚴下,昆桑謝拉正式成為噶瑪恰美仁波切的法脈传人,並依照指示穿上嘉華噶瑪巴的法帽及法袍。此外噶瑪恰美仁波切授予他伏藏師“貝瑪林巴”與“古登”的伏藏法、卡瑪林巴(Karma Lingpa)的寂忿生圓二次第儀軌、伏藏師紳壯(Shangdrom)的“生命擁有者”、“ 措窩、根恭及恰噶三忿怒尊”、“ 伏藏師嘉稱寧波” (Jatson Nyingpo)的伏藏法及明林德千(Minling Terchen)的“生命成就心要”灌頂。尊者也接受了伏藏師惹那林巴的深奧教法,如:“觀音菩薩祕密心要”、“ 三身心要成就法”、“ 生命成就祕密總集”、“ 忿怒蓮師”及“隆梭心髓” (Longsal Nyingthig)等。恰美仁波切告訴昆桑謝拉說:“根據預言,你將成為惹那林巴的法脈持有者,且藉此傳承你將利益無數有情。”為了延續噶瑪恰美仁波切的佛法事業,昆桑謝拉尊者繼續接受所有的其餘法要,而成為法脈的直接持有者。為了取悅上師,昆桑謝拉向噶瑪恰美仁波切獻上“隆梭”的“忿怒蓮師之熾焰本初智慧”。
為了能親近大善知識伏藏大師“杜督多傑”(Duddul Dorje),昆桑謝拉展開了參訪行程,但出發不久即在羅宗這個地方因戰火而無法前進,尊者於是決定派遣侍僧,帶著殊勝的供養前去晉見杜督多傑。在昆桑謝拉折返白玉寺途中,經過怒秋河時遇沉船,昆桑謝拉雙手抱著兩位侍僧,以金剛雙跏跌坐姿,滴水不沾地飛越此河,此項神蹟立即傳遍這個地區,他以“飛越河流的噶陀喇嘛”而聞名,也因此啟發了当地人们的恭敬与虔誠心。
之後,建造白玉祖寺的蔣巴彭措王邀請明珠多傑至他的皇宮,昆桑謝拉也一同做陪,這是昆桑謝拉第一次見到蔣巴彭措王,以此因缘,他們之後形成了上師與大功德主的密切關係。在這一次的會面之中,明珠多傑傳給蔣巴彭措王許多的灌頂與教法。
不久之後,明珠多傑被邀請至噶陀寺(Kathog monastery),昆桑謝拉一同前去。在一個明珠多傑主持的大灌頂中,由昆桑謝拉給予一千多位信眾寶瓶的甘露,令大眾驚奇的是,雖然接受灌頂的信眾有一千多人,但這寶瓶的甘露一直都是足夠的,並不需要補充。法會结束後,明珠多傑告訴昆桑謝拉說:“這是你成就的徵兆。”隨後,明珠多傑與信眾弟子們便來到幕桑地區及吉丘河谷一帶,在這裏,明給予數千的弟子們南丘傳承的灌頂及教法,也給予昆桑謝拉許多珍貴的伏藏教法,並告訴昆桑謝拉:“南丘虛空藏此殊勝的伏藏法,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給我,你則是繼我之後,這殊胜傳承及口傳的持有者。现在,我將這些教法傳授給你,你必需發大菩提心,以利益法教和一切有情眾生”。之後,昆桑謝拉便正式地成為明珠多傑尊者南丘傳承的持有者,當時有許多的祈請文來祈求法運昌隆!不久之後,明珠多傑尊者便示现圓寂了,昆桑謝拉舉行許多殊胜的供養儀式,並为上师建造了一座舍利塔,供奉上师明珠多杰的骨舍利。
回到白玉祖寺之後,昆桑謝拉尊者又在大殿旁建造了另一座舍利塔來供奉上师殊胜的舍利。同時,之前派往供養杜督多傑(Duddul Dorje)的侍者也回到白玉祖寺,並帶回了珍貴的伏藏資料,以及杜督多傑專為昆桑謝拉所寫的每日持誦儀軌。
昆桑謝拉尊者邀請特千龍薩寧波(Terchen Longsal Nyingpo)來白玉祖寺,特千龍薩寧波給予尊者許多伏藏教法,及一幅珍貴的極祕密之岩傳觀音菩薩像,並預言尊者將成為這些教法的持有者。在特千龍薩寧波離開的時候,尊者供養了一千多種不同的供品。由瞭解到昆桑謝拉白玉祖寺和噶陀寺必需保持密切合作以弘揚教法,昆桑謝拉和特千龍薩寧波這段時間一直保持連繫,尊者並在白玉祖寺內造了一座蓮師聖像,並由尊者和特千龍薩寧波一同舉行開光儀式。尊者並在特千龍薩寧波之前立誓,從當時三十五歲開始至生命結束,他將以閉關修行為主,日中一食,斷除葷食,並且不飲酒。
昆桑謝拉無論是修法或是傳法,總是遵循著戒律之規範,尊者的弟子們也都能以此清淨的戒律為基礎,來修持深奧的密乘之道。因此,白玉祖寺的環境和僧團的心靈都是在純淨的氛圍之中而无有杂染。尊者也嚴格規定酒類只能用在薈供儀式之中做为表法,尊者的許多弟子也以尊者為典範,精進閉關,日中一食,且不食肉、不飲酒。
當蔣巴彭措王邀請第一世佐欽仁波切(Dzogchen Rinpoche)---貝瑪瑞林(Pedma Rigzin)至王宮來校正並確認佐欽教法的見地及修持方法時,佐欽仁波切也至白玉祖寺拜訪,並會見昆桑謝拉尊者,他們並討論了佐欽傳承和白玉傳承教法的相似處,這次吉祥的會面之後,尊者送佐欽仁波切至敏卓林寺,佐欽仁波切從敏林特千(Minling Terchen第五世達頼喇嘛的兄弟)处接受了“敏林教傳傳承”的灌頂與教法之後,他把這些教傳法教之手稿帶回給昆桑謝拉尊者當作供養,這份原始的手稿仍然保留在白玉祖寺。這也是第一次“敏林教傳傳承”的教法來到白玉祖寺,這吉祥的緣起也促使之後所有的“寧瑪巴教傳教法”能被製做成木刻版保存。
雖然尊者大部分的時間用來閉關修持,但尊者仍會在許可的時候傳法並指導弟子,許多弟子透過禪修的經驗都有了成就的徵兆出現。就在這個時候,白玉祖寺吸引了很多的信眾,並且接受了許多的供養,但習於閉關的尊者並不喜歡這種情形,他便帶了兩個侍者至歐薩山岡之靜處閉關,在淨觀之中,尊者瞭解到原來歐薩山岡是由噶惹多傑(Garab Dorje)加持過的聖地,于是尊者在茅草搭建的小屋中继续閉關修持。雖然沒有其它雜事,但愈來愈多的信徒慢慢聚集,使尊者閉關的地方也漸漸成了大眾心性修持的中心。
在這個時候,尊者的佛行事業更加廣大,信徒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各地的國王也都非常尊祟尊者,不只對尊者行廣大的供養,也為尊者建造新的寺廟进行供养。尊者的在家弟子都定期地修持許多教法:一日斷食並持守十善業之法、頗瓦法(遷識法)、以及持誦六字大明咒……等。在尊者附近地區,大眾狩獵的行為及捕獸的陷阱都不復能見,僧俗四眾也不再飲酒食肉。
為了以修法為道,白玉祖寺的僧團以別解脫為基礎,並修持龍樹菩薩之“甚深見派”及無著菩薩之“廣大行派”兩大菩提心的教法,透過這些殊胜见地的修持,僧眾清除了修道上的障礙並積集无量功德。
在白玉祖寺一個月閉關的傳統和四十萬遍的四加行是必需的,只有完成這些加行的修法,才能接受其它的灌頂和生起次第等本尊的修持,再進一步學習圓滿次第,以及四十四天的閉關修持“拙火”修持,修持的人必須通過一項考驗,就是在冬天的時候,將一件濕冷的衣服穿在身上,再以修持的拙火力量使其變乾,通过这样考验的人才算“拙火”修持圆满。这项修法成功後,再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心性及止觀的修持,最後再修無二之大手印及大圓滿無上瑜伽(阿底瑜伽)的修持,修持者將閉關八十天以上,修持無上瑜伽之「頓超(妥噶)」,包括「黑暗修持(Darkness practice)」之閉關,也就是在一位有經驗的上師指導之下,在一個完全黑暗房間裏,修持「妥噶」之淨光。當以上這些修法,三年内次第的都完成並都有成就後,行者將被授予“金剛阿闍黎”的榮銜及法帽,將可為他人進行灌頂及傳法。這些修行閉關的次第,自昆桑謝拉開始至現在,已成為白玉祖寺的傳統。
昆桑謝拉尊者每日從黎明至黃昏,日中一食,保持靜語並進行自身的修持,灌頂、傳法。解惑則集中在黃昏至中夜,之後僅有三個小時的睡眠。尊者每日一定修持“拙火”及“妥噶”。在每月的十五日及三十日,除了平常的修法外,尊者也會加修懺法。尊者精進的修持使每個見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尊者是如佛般的尊貴無暇。
尊者將大眾供養給他的物資,全部用來資助僧團,並常常放生,舉行無數的大成就法會及甘露法藥成就法會。尊者也遵循上師恰美仁波切的指導,修持惹那林巴的《三身成就法》及《觀音菩薩極密心要》。對此教法,尊者並著有《白銀明鏡》 (White Silver Mirror)」一函。尊者每年舉行“七世婆羅門珍貴藥丸法會”,並寫下新的修持指示。白玉祖寺也從昆桑謝拉尊者開始,例行舉行《八大嘿嚕嘎》及《覺心極密心要》 (Condensed Essence of the Enlightened Mind)」的成就法會及甘露法藥法會,這些從尊者開始舉行的例行法會,有些仍延續至今日。
尊者以建造大量的舍利塔聞名,在主要道路旁,繪有許多本尊及咒語,讓見到的人能種下解脫的種子。尊者也製做許多本尊壇城,在薈供或煙供之後,尊者也將一些供品放入大河之中,讓整條河流的水都充滿加持力,尊者舉行源自桑耶林巴(Sangye Lingpa)的“日光加持儀式”,在尊者的領導之下,白玉寺擴充至三千人之多的大寺院,並且經由教理的學習和實際的修持,佛陀的教法在此不斷的增上和廣泛地流佈弘扬。尊者為無數的弟子授予各種戒律,令具緣的弟子修持更深奧的教法。當他們修行有成就時,可以了知前世或預知後世,也具有能力以加持他人,許多尊者的弟子都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以利益眾生。來自幕桑的喇嘛多讓(Lama Dozang)說:“在這位大持明圓寂之前,他至少拜訪過將近一百座由尊者的弟子所建立的寺廟或閉關中心。”由此可見尊者及其弟子利生事業之廣大殊胜。
尊者可回憶起往昔两千世的情況,也具有神通以利益眾生,如:可以毫不猶豫地預知未來之事;尊者亦可在石頭上留下他的足印,這些足印至今仍然可見。尊者晚年以修持為主,但也在白玉祖寺建了一座兩層樓高的殿堂「拉薩康(Lhasar Khang)」,這時白玉祖寺來了一位以印度聖人裝扮的人,願為新的殿堂繪製法相。尊者於是在二樓繪製了天法的本尊,尊者也製造了根本上師與其四個主要弟子的鎏金雕像。尊者也以金和銅塑造了一尊一層樓高的“覺沃移喜諾布”佛像;戴有五方佛冠的釋迦牟尼佛像。當时塑造這尊佛像的時候,有成群的螞蟻用小金球來供養此佛像。開光的時候,尊者清楚的看見瑪哈嘎啦護法以怙主瑪寧的形象出現在虛空中,之後融入此佛像中。在舉行「覺心極密心要(Condensed Essence of the Enlightened Mind)」的甘露法藥成就法會時,尊者親見主尊---蓮花金剛。同時,有一顆橄仁樹芽自然出現在法藥之中,且香氣遍滿整個寺院。有一位從三十五公里外的城市來的弟子,說他當時也聞到此稀有的香氣。
在一次的護持教法的法會當中,昆桑謝拉親見明珠多傑尊者出現在前面的虛空中,尊者四周並圍繞著無數的本尊、咒蔓、和法器。又一次舉行惹那林巴的“心性成就”甘露法會中,天空降下了花雨,在場所有的人也都見到了三圈銀白色的月光圍繞在白玉寺周圍,且嘎巴拉裏的甘露伴隨著沸騰的聲音,不停的滿溢出來。
有一次,尊者給予德些都巴(Desheg Dupa)“八大嘿嚕嘎善逝心要”之灌頂,在修前行及生起次第時,許多在場的信眾見到了九位本尊及其眷屬出現在光明之中。在舉行惹那林巴的“觀音菩薩祕密心要大成就法會”時,甘露丸也不斷的增加,有些還飛越虛空掉入河流之中,美麗的彩虹也出現在天空中。每次尊者舉行各種成就法會時,特殊的香氣都會瀰漫在白玉寺的四周。尊者透過無數的利生事業,弘揚了經教與密續的教法,並興建了許多寺廟,也在中國的許多地區建立了僧團,這些地區之前有些連法的名稱都未曾得聞。
在昆桑謝拉尊者之前,祖欽夏洽窘內(Zurchung Shakya Jungney)的時代,由祖欽夏洽窘內及其兒子和弟子全力弘揚三內密(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使寧瑪巴的學院遍布各地。之後,由於因緣之故,寧瑪巴教法衰微幾乎蕩然無存,只剩下一些山上的隱士和在家眾保存教法。其它的傳承持有者,如第五世達頼喇嘛、及他的兄弟敏林特千(Minling Terchen)、和來自多傑扎寺、噶陀寺、雪謙寺、佐欽寺的上師也都盡力讓密續再度發揚光大,但各別的努力總是有限,在這個寧瑪巴教法危急的時刻,昆桑謝拉尊者的出現,讓这些殊勝的教法能夠再度復興。在康區,尊者是佛法最有力的弘揚者,特別是弘揚蓮師的教法以及建立寧瑪巴佛學院。尊者的努力對於弘揚“寧瑪巴教傳”及恭督(Gondgu)岩傳的三內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昆桑謝拉尊者的四個心子是貝瑪倫珠嘉措(Pedma Lhundrub Gyatso),多傑昆讓嘉措(Dorje Kunzang Gyatso),尊者的姪子大西徹滇(Tashi Tseten)以及尊者的弟弟貝瑪耶喜嘉措(Pedma Yeshe Gyatso)。四個大弟子是耶喜聖吉(Yeshe Senge)、阿費爾(Alphel)、惹頓倫珠嘉措(Raton Lhundrub Gyatso)和多傑薩爾(Dorje Thar)。這殊勝的傳承有如珍貴的黄金鍊般,由尊者這些傑出的弟子們,建立了白玉五大寺,再由這五大寺,分出了一百多座寺院,讓白玉寺的組織更加穩固,也讓白玉傳承更加發揚光大。
他特別希望一些弟子能拋棄世俗之一切,在差哩(Tzari)等知名的聖地閉關,認真地修行表現出真正出家僧眾的風範,許多尊者的弟子在上师的教化下接受誓言出家,在不同的地方修行,並達到大圓滿修持最高的成就-——虹光身。
尊者预知自己將離開這世界的時候,他開始留下許多預言。在昆桑謝拉圓寂之前,尊者留下遺言給他最重要的弟子——貝瑪倫珠嘉措说:“你必須如同我一樣,全力地弘揚教法,若能如此,那我們實際上是不會分離的。現在我看到巨大的水晶階梯從天而降,並有無數如雲眾的供養天女帶著供品,引導著老虎和雪獅慢慢接近……”這是尊者最後留下的話語,這也是阿底瑜伽之行者在修行成就時,智慧空行母迎請並護送行者進入法界的象徵。
在西元1699年,藏曆木兔年的第十五天,六十四歲昆桑謝拉尊者將密意融入虛空法界之中。在尊者圓寂的時候,寒冷的天氣突然變的溫暖,許多花芽都開始綻放花朵。尊者的主要弟子和三千多名僧眾為尊者舉行供養儀式,在這段期間,大多數的弟子們都感受到持續的清淨光明之覺受。當舉行荼毘大典時,絃麗的雲彩伴隨著燦爛的彩虹遍布整個天空。尊者的頭蓋骨浮凸出一個「阿」字,並留下許多圖樣及舍利。在這特別的日子裏,很多尊者的弟子都親見尊者現前,許多弟子則是在夢中得見尊者或尊者給予預言,或是尊者消除其障礙,或是給予加持等等。尊者的弟子們建造了一座一層樓高的舍利塔,內層為石頭和泥,外層覆以珍貴的黃金,來供奉尊者的舍利。
尊者的著作共有五函,包括《天法大圓滿掌中佛前行及正行修持法》、《大圓滿淨光妥嘎之教授》、《三律聖教明燈》 (The lamp of the Doctrine of the Three Vows)」、《如何依止心靈的上師》、《飲酒的過失》、《大成就法會及註釋之目錄》等。在艱困的年代,尊者不僅弘揚了佛陀的教法,對於寧瑪巴傳承的維持是居功厥偉,更是白玉傳承的第一任法王,天法之教法在尊者奠下的基礎下逐漸向外開展,白玉寺也成為寧瑪巴六大寺院之一。樹立了嚴守戒律與精進實修的典範,成為後世四眾弟子追隨的榜樣。
第二任白玉寺寺主
——貝瑪倫珠佳措
(Pedma Lhundrub Gyatso)
(1660 – 1727)
貝瑪倫珠嘉措尊者於西元1660年,(藏曆鐵鼠年)出生於(白玉主寺開山祖師——昆桑謝拉)白玉桑根地區的宗族中,姓氏為嘎內惹哇,此家族掌握着一脈大持明殊胜成就且未曾间断的清淨傳承。
在大伏藏師杜督林巴的普巴岩藏法中有一項預言:“有一位名為「拉巴」的化身,在他的心間有一顆痣相莊嚴,他將出生於都康,名具「嘉」。”如預言所示,貝瑪倫珠嘉措乃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中,修持蓮師法成就,能馴服山上各種兇猛的野獸:「梭波拉巴」的化身。
當他還是個孩童時,他便以「貢嘉」之名廣為人知。在八歲時,他開始在教證上作一系列的修學,且毫無障礙地進步神速。貝瑪倫珠嘉措尊者於金剛持明明珠多傑處接受了所有南卻(天法)的灌頂、口傳與極秘密的口訣。十六歲時,尊者進入白玉主寺,並形影不離地依止他的叔叔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尊者。昆桑謝拉尊者以其現量親證的证量,傳授給他許多的教法與口傳。在接受這些深奧的口訣後,他以堅毅的精進力成就了奢摩他(止)的禪修。之後,他能隨意地制心一處,並任運地不離樂、明與無念的境界。依據律藏的規定,受具足戒成為正式的比丘至少要年滿二十歲。但是若將其在母胎的時間及藏曆陰曆的額外月份計算在內的話,尊者得以在十九歲時接受比丘戒。依律藏要求,貝瑪倫珠嘉措尊者在足夠人数的具足戒众比丘面前受戒。尊者以昆桑謝拉為堪布,扎西卻登為親教師,正式地剃度成為具足戒比丘,並獲得貝瑪倫珠嘉措的法名。之後,他以嚴淨的操守與清譽,贏得四眾的景仰。
在尊者十八周歲時,持明昆桑謝拉尊者認證貝瑪倫珠嘉措尊者為印度一位大阿羅漢的化身,並任命他為堪布,使他成為可授予他人比丘戒的授戒師。從此之後,他便成為白玉主寺的堪布授戒師,並為所有的新進僧侶授予比丘戒,且以堪欽(大堪布)倫珠嘉措而遠近馳名。
尊者在二十一歲時,由於善業的成熟及上師的加持,他體認到心的本來面目是從來未曾受八識所污染的明空心性。在接受大圓滿「脫嘎」(頓超)的教授後,他以三不動的境界為基,接受了三大成就的法門,尊者將這些法門與「觀」的修持融合,非常篤實地修持口訣教授。由於無比的堅毅精進力,尊者成功地圓滿證悟了四種自然成就見地。
二十五歲後,尊者體驗到輪、涅及二元對立的一切現象,都是平等一味的法性。
三十五歲時,白玉主寺的開山祖師昆桑謝拉再度傳給他無上了義的「淨光心要」,這些教授包括聲音實相、夢中實修、淨土修持及所有傳承秘密口訣等甚深教授,在他圓滿這些實修後,倫珠嘉措尊者被授予大金剛阿闍梨的榮銜,依此他可對弟子傳授大圓滿的心性教法。
身為一位偉大的學者,貝瑪倫珠嘉措尊者廣博地精通內外諸明,並對所有的知識均持續廣泛地學習,遠離偏頗與執著。由於尊者的證德成就,如雨般豐沛的供養來自四方,然而尊者卻絲毫不為之所動,並將所有供養轉而護持更廣大的僧團。即便是那些原先存有偏見者,在初次見到尊者時,都會對尊者產生無比的信心。尊者圓滿了八大嘿嚕嘎、「恭督」(覺心心要)、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寂靜忿怒修持儀軌」等所有內、外、密的根本唸誦與成就;尊者也完成了所有南卻本尊與護法的根本念誦,尊者在修持上述教法時,都出現明顯的證悟徵兆。
當尊者三十九歲時,金剛持明昆桑謝拉給予他以下的開示:「不論是誰,只要是受持此殊勝了義教法的傳承者,就應傾全心護持此教法,不要聽信讒言而動搖意志,請安住於此,護持及弘揚無二之大手印與大圓滿阿底瑜伽,持守清淨的戒律。藉由即身成就,障礙將不會生起,並可任運圓滿自利利他。日後你將可證明我所言非虛。」在給予這些特殊的開示之後,昆桑謝拉傳給倫珠嘉措「觀音秘密心要」和南卻護法口傳,並命令此七族護法如守護眼珠般地護持倫珠嘉措。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在說完這些話後不久,便將他的覺心融入法界。
昆桑謝拉圓寂後,貝瑪倫珠嘉措遵照上師的願望,教導和傳授教傳與伏藏所有的經續教法。他依據自己的實證經驗,教授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並延續白玉主寺所有主要與分支的例行法會。自五十四歲後,尊者便全權管理白玉主寺,並更密集地傳授教法。由於他毫不疲厭地主持聖教,白玉教法得以廣弘至十方,無數的供養亦自然地湧現。尊者仍將這些供養轉而供養所有他的上師們,並平等普供更廣大的僧團。為了能供養覺悟佛陀「身」的表徵,尊者委任唐卡畫師畫出本師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的本生故事,及所有喀卻、恭督及其他的本尊等。為了能供養佛陀「語」的表徵,尊者編纂了許多的經典,例如珍貴的教傳、伏藏、寧瑪久本及過去許多學者和大成就者的著作。為了供養覺悟佛陀「意」的表徵,尊者建造了許多見即解脫舍利塔,安置聖骨舍利的金製佛塔、一百零八座銀製佛塔等。所有這些代表佛陀身、語、意的供養物,都被安置於「達果累利歐索寺」(Dago Lhari Odsal Temple)內。之後,尊者建造了一座飾以金色旗幡的大佛塔,來莊嚴白玉主寺之寺頂。尊者也以珍貴的法藥,為拉薩的康寺建造一座非常殊勝細緻的「觀音秘密心要總集」曼達拉。另外,尊者以木刻版畫,雕刻出許多的咒語和佛像,並召集無數的僧侶,舉辦六次「法藥成就大法會」。此外,尊者也舉辨並主持十三次寶瓶成就大法會。事實上,貝瑪倫珠嘉措於其一生中圓滿了無數次大小成就法會,任何護持佛法或利益眾生的計劃,尊者都能任運成辦。且藉由各種殊勝的善巧法門,諸如加持日光、建造佛像與經咒等,尊者不可思議的佛行事業對各類眾生均有極廣大的利益,並使之種下解脫的種子。
在許多地區,尊者被所有的傳承領袖、國王、天、人等歡喜讚歎。貝瑪倫珠嘉措攝受了無數的弟子,他們皆在淨觀中或夢境中,蒙根本上師灌頂、開示心性及授記等加持。貝瑪倫珠嘉措曾親見三根本及護法,並領受他們的加持。此外,尊者可以很輕易地照見別人內心所動的念頭,并具有無礙地徹見三世善惡因果的能力,且所做的任何授記皆能應驗。藉著單純地專注於所發生的問題上,尊者便可治療疾病或降伏邪魔。上千個弟子直接由他授予比丘戒,放棄酒肉,不斷地觀修業力因果並捨棄八風而精勤於戒定慧的修學。同時,尊者也培養了上百個弟子成為具德上師,具有殊勝的定慧力,能直接地利益他人。尊者的弟子在白玉主寺周邊的地區,建立了許多的寺院和閉關中心,将白玉殊勝傳承的教法廣弘。
尊者年輕時,在巴欽地區,至少親近二十五位上師。從這些上師那兒,他接受了經教的口傳,其中包括般若波羅密多及完整而珍貴的《寧瑪久本》(Nyingma Gyud Bum),特別的是,從金剛持明昆桑謝拉處,他接受了摩訶瑜伽(大瑜伽)、阿努瑜伽(無比瑜伽)、阿底瑜伽(無上瑜伽)的灌頂和口訣。大伏藏師:咕嚕卻旺、多傑林巴、惹那林巴、貝瑪林巴、卡瑪林巴、卻得、嘉稱寧波、杜督林巴、龍梭、明珠多傑及龍欽巴尊者的伏藏法,策列(Tselei)的「 本自解脫法」,以及噶瑪恰美仁波切的全集。在獲得這些殊勝的傳承和教法後,他以聞思及禪定力斬斷一切疑網。
當尊者此生的任務圓滿達成時,貝瑪倫珠嘉措如是說:「我的生命即將結束,因為我已圓滿了護持佛法與利益眾生的使命,現在是我面对死亡,验证法身的時候了。」於西元1727年,藏曆火羊年的四月十日破曉時,貝瑪倫珠嘉措的身體猶若一座妙金山般地進入禪定,在淨光中,尊者將色身融入法界。在他圓寂的剎那,東邊湛藍淨潔的天空傳來陣陣如雷般的聲響,伴隨著閃光劃過天際。當眾弟子們將尊者的法體荼毘火化時,煙霧轉化成彩虹,而雲朵則分別形成佛像、寶瓶和如意樹的形狀;火焰燃燒的聲音極大,在煙霧中可看到本尊及其手持的法器等。在荼毘後留下許多珍貴的舍利。凡是能幸運地目睹、聽聞、憶念或者碰觸到貝瑪倫珠嘉措者,都將安置在圓滿的解脫道上。
第三任白玉寺寺主
第一世貝諾法王 ——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
(Drubwang Pedma Norbu Rinpoche)
(1679 – 1757)
第一世卓望貝瑪諾布法王於西元1679年,藏曆土羊年,生於鄰近阿丘城的聖地恰古利(Chagril)地区,大伏藏師甲稱寧波(Jatson Nyingpo)所取出的寧瑪怙主(寧瑪巴的具力大護法)伏藏法中有一項預言:“在噶陀南方將會有一位具有智慧與慈悲的小孩誕生,名具諾布(Norbu), 他若值遇寧瑪怙主伏藏法,將可以迅速獲得修持成就。”這預言又說:“南卻天法的寧瑪怙主的教法持有者,名為貝瑪摩尼(摩尼是「諾布」的梵音,意即「珍寶」)。”這些預言揭示並協助尋獲第一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的轉世。
第一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是五百班智達之首──貝瑪拉密渣(無垢友)與金剛持明──伏藏師嘉稱寧波的化身。在孩童時代,他的暱稱為「魯毗」。當他在很年輕的時候,於孟松地方晉見金剛持明明珠多傑,並開始修持南卻(天法)虛空藏法。
在二十一歲時,晉見金剛持明昆桑謝拉,並盡可能地接受許多珍貴法要。他的主要根本上師為白玉第二代法王貝瑪倫珠嘉措,在貝瑪倫珠嘉措尊者座下,第一世貝瑪諾布仁波切接受了比丘戒、無二元大手印與完整的大圓滿之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等教法,以及「卡傑」、「恭督」、「惹那林巴」等伏藏法,還有珍貴的《南卻掌中佛》和大圓滿教法、以及「嘉稱寧波」的伏藏教法。尊者從三位大師處不僅受持了如是教法,也受持了《集經》、《幻化網續》、《心部三法》、《密意集會》與教傳等傳承法教。
第一世貝瑪諾布仁波切從他的根本上師處,如满瓶倾泻般、毫無遺漏地接受了所有白玉傳承中實修的教傳與伏藏教法。之後,貝瑪諾布從前行修法开始至大圓滿「立斷」,各個次第的根本修持悉皆圓滿成就。接著,尊者並進一步圓滿證悟本初智慧的四種見地(法性明悟、悟境日進、淨覺圓滿、諸法盡融法性)而獲得「頓超」的自然成就。因為他殊勝的證德成就,貝瑪諾布獲得「卓望」(具力成就自在)的榮銜。
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具足如海般的教證智慧,並從許多偉大的上師處接受了無數深廣的教法。他與尼薩的「貢噶雷巴炯內」(Kunga Lekpa Jungney)以及噶陀的「賈瑟蘇南杜伸」(Gyalsei Sonam Duetsen)互為師徒,相互傳授許多新、舊教派的灌頂和口傳。他邀請卻及炯內(Chokyi Jungney)及泰錫度仁波切來白玉寺。當時,泰錫度仁波切為喇嘛昆桑依喜(Lama Kunzang Yeshe)舉行超渡法會,並為兩百多位僧眾授與比丘戒。
值此殊勝際會,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向錫度仁波切獻上無數供養。此外,為了表達對錫度仁波切及第十世夏瑪巴卻竹嘉措的敬意,他舉辦了長壽法會並獻上《南卻天法》、《惹那林巴伏藏法》的灌頂及「恭督」的口傳,錫度仁波切則給予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阿努瑜伽」的灌頂。
之後,貝瑪諾布仁波切在白玉寺院下方區域建造了一個新的閉關中心,並終其一生主要在此關房中閉關實修。在吉祥的時節,他會給予極為廣大的弟子們灌頂、口傳及秘密口訣心要,给為數極多的弟子展現了「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成就瑞兆,圓滿了最高的佛法修持。當時的德格王,滇巴徹令敦請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擔任國師,邀請他造訪並加持他的宮殿。在此次造訪中,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表達了他要依照薩迦派的傳統,表演普巴金剛舞的意願。雖然對此傳承不熟悉,且從未練習過此喇嘛舞,然而仁波切仍舊將此普巴金剛喇嘛舞展現得完美無暇,許多幸運的觀眾還見到仁波切身體騰空、足不履地等殊胜境界。
在此同時,遠在中藏的薩迦達欽仁波切遙望東方,讚嘆道:“今天,在康地東方有一大菩薩正跳著普巴金剛喇嘛舞,令無數見聞者悉皆解脫!”當他造訪德格倉喇時,貝瑪諾布仁波切建立了定期舉辦「觀音七世加持法藥」大成就法會,此法会成为了历代的傳統。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利益眾生的覺悟事業,深深地為當代偉大的大成就者------錫度仁波切、蘇貞初欽仁千等所稱讚!
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的主要心子為噶瑪札西(Karma Tashi,白玉寺第四任寺主------噶瑪古千仁波切)即多傑札西(Dorje Tashi)。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許多弟子們一生中在仁波切的指导下均获得圓滿的證悟。圓滿達成利益眾生及護持聖教的神聖使命後,卓望貝玛諾布仁波切於七十五歲時,西元1757年,在種種成就的瑞兆中將他的覺心融入法界。尊者神聖的金剛肉身舍利被安置在他秘密關房的一座木製舍利塔中。
第四任白玉寺寺主
第一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噶瑪札西
(The First Karma Kuchen Rinpoche, Karma Tashi)
(1728 – 1791)
第一世的噶瑪古千仁波切名“噶瑪札西”转世記后忆得自己是大伏藏師明珠多傑的化身。在許多神聖的預言裡提到噶瑪札西的前世包括桑德多傑卻(Sangdag Dorje Cho)、佛陀的弟子阿難、立窩帕巴的瑜珈士、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的修普帕機伸機(修持蓮師成就,可使河水倒流)、大譯師毗盧遮那、明林德千(Minling Terchen)、格登寺的座主格登墀巴(Gaden Tripa)、第七世達賴啦嘛的教師雅旺卻登以及金剛持明明珠多傑等。同時,他也是貝瑪坤卓南嘉的「身」、噶陀直美興雄的「語」及杜督多傑的「心」之化身。
在伏藏師金剛持明嘉稱寧波所取出的伏藏法裡有一項預言是這麼說的:“於直秋河谷中,名具「噶瑪」聖童當出生。”另外,在大伏藏師杜督多傑的伏藏法裡也有一項預記:“身為修普「語」的化身,我將於噶陀誕生。名具芒噶(梵文札西的意思),我會樹立起一實修成就傳承的法幢。”與這些預言相符的,噶瑪札西於西元1728年,也就是藏曆第十二繞宗的土猴年,誕生於阿邱鎭,昆桑謝拉殊胜的宗族中。
於第一世貝瑪諾布仁波切座下,接受了皈依戒及白玉傳承如海般深廣的各種灌頂與教法傳授。特別地是做為第一世貝瑪諾布仁波切的入室心子,噶瑪札西從上師處接受了無二元大手印與大圓滿阿底瑜珈教法、南卻(天法)掌中佛教法等(其中包括以淨光為道的深奧秘密口訣教授)。在第一世貝瑪諾布仁波切、第十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督多傑及第十世夏瑪巴邱竹嘉措的主持下,噶瑪札西於昆桑謝拉的法座上陞座為白玉傳承第四代法王——噶瑪札西。之後,他於鍚杜卻吉炯涅處接受具足比丘戒,並獲得噶瑪卻波桑波(Kama Chopal Zangpo)的戒名。
由於體認到要使殊勝的傳承久住人間,利益众生之實修传承教法脉极为重要。尊者於白玉主寺原有閉關中心的下方,另外建造新的傳統閉關關房與設備,這些新的關房設備有額外的下水道設施,且這些關房的門,都是用黏土永久密封起來的。基於偉大的慈悲與願力,噶瑪札西以覺悟的身、語、意來加持許多他的弟子,並給予他們許多灌頂、口傳及其他教法。噶瑪札西嚴格地規定寺規,必需按照戒律执行,並做出一些新的改善與調整。尊者維護及宏揚偉大密咒的殊勝行是非常殊胜并值得随喜讚歎的。
在許多伏藏法裡有預記:「中國與迦融會有十三年的戰爭,最後,此戰爭會被一位密咒成就者弭平。」在中國與迦融王琛拉饒登的戰爭中,迦融王琛拉饒登的國師是一位苯教的上師,藉由苯法的法力,此上師在戰爭中降下如雨般的石頭風暴,擊落在中國軍隊上。受中國皇帝的邀請,噶瑪札西被邀請至中國,尊者在戰場上以眼精注視此風暴,便使之轉向,且返落在敵軍陣營中。為了保護中國的軍隊,噶瑪札西作了許多金剛結給士兵們佩帶,這些會自然抖動的金剛結極具加持力,它們使得受各種武器威脅的中國士兵,在身、心上都沒有遭受絲毫的傷害,最後,迦融王琛拉饒登及他的苯教上師戰敗,中國的勝利旗幟得以豎立、飄揚於十方。
於是中國的乾隆皇帝對噶瑪札西及密咒乘生起無比的虔敬心,並昭告西康多美地區噶瑪札西的成就、功德與殊榮。乾隆賜與噶瑪札西官轎及金汁書寫的證書,以表彰其殊勝行。此莊嚴無比的官轎外表雕刻著表彰噶瑪札西聖德的金字,周匝配以上等絲綢的莊嚴旗幡。此外,乾隆皇帝亦賜與噶瑪札西金、銀、象牙、玉器及八種寶石雕刻成的印璽,此八寶璽被裝在一檀香木及象牙製成的盒子裡,此盒子有八個區間,每個區間各放一個寶璽,此寶璽的上方雕刻著雪獅的手柄。另外,乾隆皇帝贈與噶瑪札西許多佩帶身上的象牙寶璽,及讚頌金文,且冊封噶瑪札西為大清帝國的國師,並賜予「太司」的封號。还有其他的丰厚賞賜,包括一地方的每年稅收,貴重的皇室珍寶及手織的黃金錦緞等。
當噶瑪札西自中國返回西康時,他將許多手織的黃金錦鍛及其他貴重寶物供養噶陀寺。此時,所有西康的偉大上師都成為噶瑪札西的弟子,其中噶瑪拉旺(Karma Lhawang,白玉寺第五任寺主)及噶瑪敦丹(Karma Dondam)則成為噶瑪札西如日月般的心子。
当噶瑪札西尊者六十三歲時,尊者將它的覺心融入法界。他的遺骸舍利被安置在由中國青銅精緻鎔鑄的舍利塔中,此舍利塔則供奉在白玉主寺的賈札康殿內。
第五任白玉寺寺主
—— 噶瑪拉旺
(Karma Lhawang)
尊者噶瑪拉旺(Karma Lhawang)是持明者昆桑謝拉的侄子,尊者自幼就展現出對自性的體悟及成就的徵兆。尊者早年的暱稱為阿貝喇嘛,住在昆桑謝拉生前居住的宗南山山頂上,由尊者的根本上師噶瑪札西((Karma Tashi)傳授白玉傳承之教法,上師噶瑪札西傳予尊者所有無上瑜珈密的教傳(Kama),包括摩訶瑜珈、阿努瑜珈及阿底瑜珈,「噶傑」和「恭督」的巖傳(Kagyed and Gongdu Termas),以及所有白玉傳承之修法。之後尊者成為白玉寺的第五任寺主,並給予眾多的弟子灌頂及口傳。
噶瑪拉旺尊者習惯於獨自閉關,對寺務之運作較少干涉。此時,白玉祖寺急需有人負責管理及處理行政事務,之後由噶瑪札西的兩位姪子,一位是證悟之修行者阿陝(Ah Sam),另一位是喇嘛汪秋(Lama Wangchug)主持寺中事務。尊者在他的一生中有許多徵象顯露出他清淨的自性,并具有殊胜的神通成就,尊者可無礙地了知他人的心思与想法等。尊者除了闭关修法外,就是将密法之传承、灌顶,给予具信心之弟子,将清净的白玉传承之修法传承并继承下去,尊者於淨覺圓滿後,融入清淨之法界中。
噶瑪拉旺尊者法脉的繼任者是由噶瑪敦丹(Karma Dondam)擔任,所有的灌顶、口传全部传给了噶瑪敦丹。噶瑪敦丹同时还是噶瑪札西的另一位亲传弟子。噶瑪敦丹從上師噶瑪札西处接受了所有的教法,尤其是無二「大手印」與「大圓滿無上瑜珈」結合之修法,藉由禪定的修持,噶瑪敦丹獲得殊勝的證悟而成為一位殊胜的覺悟者(togden)。
噶瑪敦丹尊者的證量流露在日常生活之中,他徹底地斷除世俗之一切活動,依循噶當派上師「捨棄今生」的典範:尊者住處周圍的柵欄是由樹葉堆積起來的,禁不起強風的吹襲,尊者的弟子們想幫尊者做一個較堅固的籬笆,但尊者總是說:一切都是无常的,這些是沒有必要的。尊者也常常教誡大眾「無常」的重要,希望弟子們保持當下精進修持,不浪费人身与时间。尊者本人对「無常」的行持也是非常认真,从不懈怠。在晚上,尊者火爐的炭火總是點燃直至隔天早上而不用灰燼覆蓋。尊者喝茶的茶杯也在喝完時將之倒置,因為不知道明日與來生何者將會先到,所以对今生的一切没有一丝的不舍和留恋,时刻准备并迎接无常的到来,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當敏珠林寺的法座持有者羅登仁波切(Lhoden Rinpoche)造訪白玉祖寺時,尊者從羅登仁波切接受了「幻現寂忿修持儀軌」。由於尊者認為此修持儀軌非常重要,便請求此教法能廣傳於其他弟子,也因此在白玉傳承的教法上種下「寧瑪巴教傳成就修持」的種子。
噶瑪敦丹尊者在具有知曉他人心思之能力,並能預知未來之事。在一珍貴的法藥目錄上,尊者一百零三歲的頭髮也在其中。偉大的囊果丘措仁波切(Rago Chogtrul Rinpoche)曾言,這表示尊者實際的壽命是遠超越人們所認知的,尊者的一生利益了无数众生获得了自在和解脱。
第六任白玉寺寺主
第二世噶瑪古千仁波切——久美涅敦滇僅 (噶瑪久美)
(Gyurmed Ngedon Tenzin Palzangpo)
(1794 - 1851)
噶瑪久美(Gyurmed Ngedon Tenzin Palzangpo)於藏曆木虎年(西元1794年),誕生於麥謝地區麥丘岡之山麓。噶瑪久美的誕生是經過杜督林巴(Duddul Lingpa)伏藏的預言, 並由白玉寺及第十三世噶瑪巴敦都多傑一致認證為第一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噶瑪札西)之轉世。尊者的法名---久美涅敦滇僅之汉義為:久美(究竟),涅敦(勝義諦),滇僅(教法持有者),即「究竟的勝義諦之教法持有者」。
噶瑪久美在泰錫度仁波切的八蚌寺舉行坐床大典。之後,尊者開始認真地研究修习佛法,並接受了許多教傳及岩藏的教法,包括白玉傳承、康傳承、龍欽寧體傳承、噶陀傳承、佐欽傳承、伏藏師吉美林巴及杜督林巴等許多傳承。之後尊者將「龍欽寧體」之上師、本尊及空行三根本的修法,融合至白玉傳承的教法。
尊者跟他的根本上師噶瑪拉旺一樣,經常獨自閉關修行。尊者主修的本尊是普巴金剛,他常親見普巴金剛七十五天尊的總集。在一次的淨觀中,蓮花生大士引導他至一個製做甘露法藥的密教儀式,尊者之後將這個製做法藥的儀軌加入白玉的傳承裏。尊者建立了一個傳統,就是在每年藏曆新年的第十天跳蓮師八變的金剛舞。
尊者在大圓滿的修持上有很大的成就,尊者的弟子可由聽到尊者的聲音而提昇純淨的內觀境界。尊者具有許多神通以淨化眾生的精神污染,例如可無礙地了知眾生的想法;尊者曾將擲出的金剛杵穿透三層牆壁,並且曾在諦倫地區溫泉旁的一塊岩石上,深深的印下了他的腳印。尊者將白玉寺整建,並慈悲地傳予出家眾及弟子們各種教傳及岩藏的教法,希求解脱的众生從四方蜂擁而至,尊者將一切信眾對他的供養都佈施於法會之所需及僧众之所需。
西元1851年,藏曆鐵豬年,尊者58歲的第5個月零12 天的時候,他三次看到諸佛圍繞在他的四周,於是他要他的弟子準備供品。就在第二天,噶瑪久美尊者將他的心融入法界之中,身體縮至約18英寸,約手肘長左右,但尊者的膚色仍維持著光澤,妨若生前,這是大圓滿殊胜成就者的徵兆;同時天空也佈滿了大量的雲彩跟彩虹;之後尊者的弟子嘉措仁波切(Gyatrul Rinpoche)蓋了一座寺廟及兩樓高由金和銅建造的舍利塔來供奉尊者之全身舍利。
第七世白玉寺寺主
貝瑪埵昂滇僅——(嘉措仁波切)
(Pedma Do-Ngag Tenzin NgesangNangwa)
(Gyatrul Rinpoche)
(1830 - 1891)
嘉措仁波切在西元1830年,藏曆鐵虎年,誕生於塔科噶卡村莊中一位中國大臣的家族裏。他的誕生是由桑吉林巴(Sangngag Lingpa)所預言。尊者的法名---貝瑪埵昂滇僅之意義為:貝瑪(蓮花),埵(佛經),昂(密續),滇僅(教法持有者),即「如蓮花一般之佛經與密續之教法持有者」。
尊者自從年輕時便具有不凡的跡象顯示他是持明昆桑謝拉的轉世。尊者能記得過去世中昆桑謝拉在世的情況,也能正確的描述白玉寺過去的樣貌。尊者於10 歲時,從上師桑傑耶喜(Sangye Yeshe)处接受天法四加行的修法,兩年以後,尊者被接到白玉寺並舉行坐床大典。
年輕的嘉措仁波切從他的上師---第六世白玉寺寺主噶瑪久美上师处接受了白玉傳承所有教傳及伏藏的教法,之後尊者以三年的時間跟隨大伏藏師惹那林巴(Ratna Lingpa's)尊者修持「三身成就法」。尊者也曾在八蚌寺的閉關中心以二年的時間跟隨蔣貢康楚仁波切(Jamgon Kongtrul Lodro Thaye)學習梵文、詩歌以及文學,之後並從蔣貢康楚仁波切处接受了「大寶伏藏」(Rinchen Terzod)等教法及灌頂。
尊者從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entse Wangpo)处得到「龍欽寧體」、「意伏藏(Yonten Dzod)」之傳承,以及兩大菩提心修行之傳承教法---文殊師利菩薩所傳之「文殊甚深見」傳承,及彌勒菩薩傳下之「廣大行」傳承。
尊者在他修行的期間有很多護法保護著他,尤其是一髻佛母。透過精進的修持和本尊的加持,尊者能吸收并领悟許多甚深教義並能夠記憶并背誦多函论典,尊者在大圓滿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均有不凡的成就。尊者曾圓滿了一億遍的觀音菩薩心咒,並在修習睡夢瑜珈的時候親臨觀音菩薩的淨土,觀音菩薩慈悲的攝受他為弟子,並預言他能夠圓滿內心之所求;尊者在淨觀中均到過其它淨土,亦曾親見蓮花生大士,蓮師並化現成尊者的上師---噶瑪久美的形象给予殊胜加持。
在西元1891年,藏曆水龍年四月十二日,尊者62歲零22天,尊者說看到十六尊者了,之後進入甚深禅定融入法界之中。嘉措仁波切的一生,把他的生命奉獻給佛法事业的弘揚及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上,有數千位的僧眾與無數的信眾接受過尊者多次的傳法與灌頂,很多弟子获得了甚深的教义与殊胜的成就。尊者一生印製許多的經典法宝,成为众生修法、念诵、阅读、学习等非常重要的依据。尊者一生对許多新寺廟和佛塔的建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对佛法的广弘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第八任白玉寺寺主
第三世噶瑪古千仁波切-----鄔金埵昂卻吉尼瑪
(Orgyen Do-Ngag Chokyi Nyima)
(1854 - 1906)
鄔金埵昂卻吉尼瑪(Orgyen Do-Ngag Chokyi Nyima),是第三世噶瑪古千仁波切的转世,於藏曆木虎年(西元1854年)誕生於阿羅卡頂,也是第六任白玉寺寺主噶瑪久美的轉世。尊者的法名---埵昂卻吉尼瑪之意義為:埵(佛經),昂(密續 ),卻吉(教法),尼瑪(太陽),即「佛经密續教法之日」。
噶瑪久美圆寂前就已留下預言,清楚地指出下一世的出生地,转世的尊者与授记中的降生地点完全一致。當大成就者鄔金埵昂卻吉尼瑪誕生時,天空充滿了彩虹的光芒,同時伴隨著令人振奮且喜悅的声音。之後在僧众们的祈盼下,鄔金埵昂卻吉尼瑪在白玉寺舉行坐床大典並成為白玉寺第八任寺主。
尊者接受許多上師及傳承的教導:白玉寺第七任寺主嘉措仁波切、索南南傑、鄰若札西噴措(Naro Tashi Phuntsok)(止貢噶舉第二十二代領袖)、多傑熱添(佐千傳承)、蔣揚欽哲旺波、蔣貢康楚仁波切、貝瑪嘎旺(Pedma Garwang)、卓杜巴渥多傑(Drodul Pawo Dorje)、秋吉林巴、全知米滂仁波切…等上師。
鄔金埵昂卻吉尼瑪尊者對一切眾生充滿慈悲心,儘管他非常希望能獨自閉關,但仍然依循根本上師嘉措仁波切的指示,全心全力弘揚佛法利益众生。尊者每天固定早晨三點開始修法,而且不管有多忙,每天至少一百遍的大禮拜和繞塔從不間斷,精進不懈的修持给所有弟子及信众最好的诠释与表率。
尊者不凡的成就还表现在留有許多神变的事迹,如在舉行法會時,常有甘露從嘎巴拉自增滿溢出來;露丸會不斷的增长出来;尊者的腳印烙在石头上清晰可见。尊者可以清晰看透岩石、房子和高山以外的事物,也能清楚聽到非常遥远的聲音。
在藏曆火馬年(西元1906年),尊者將密意融入法界的大光明之中,時年53歲。在荼毘儀式中,大片帳篷似的烏雲穿過無雲的晴空,伴隨點點細雨,尊者留下了許多殊胜的舍利,成为众生供养及礼拜的殊胜对境。
第九任白玉寺寺主
第二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 巴千都巴
TheSeconDrubwangPedmaNorbu Rinpoche,
(Thubten Chokyi Langpo) (RigzinPalchenDupa) (1887 - 1932)
第二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巴千都巴,亦名突滇卻吉隆波,是白玉傳承第九代的法座持有者,也是法王十一位殊勝化身中的第十位。第一世貝諾法王圓寂前,指着室外的一棵柏樹說:「當此柏樹初生果時,我之轉世亦必再來。」後來,果如前世法王的預言,殊勝的轉世果真到來。第八代法王──第三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埵昂卻吉尼瑪)曾在夢中見到一座舍利塔,塔中瓶門內有蓮花摩尼寶珠,這也預記了第二世貝諾法王的轉世到来。
另外,尊貴的導師——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和許多已經照見自性的諸位大師們,都一致確認貝諾法王二世的轉世無誤。而與龍欽巴尊者和無垢友尊者無二的「噶陀」堪欽雅嘎仁波切,也以智能觀照第二世貝諾法王為「金剛手菩薩、卻倫噶當巴法王、赤松德贊的天子依喜洛巴、蓮師二十五弟子中的巴吉多傑(修持忿怒蓮師成就,能任意穿越岩石)、大伏藏師桑傑林巴、第一世多足千仁波切昆桑賢遍、第二世多足千仁波切多足吉美彭措炯內」的歷代轉世。
尊者於九歲時親見蓮師並蒙受加持,並從八代法王卻吉尼瑪處接受皈依戒,聽聞「惹那林巴伏藏法」、「南卻天法」、「嘉稱寧波伏藏」、「噶瑪林巴伏藏」等伏藏教法,還有多康及衛藏地區的二重法軌和教傳傳承之一切法門,以及甘珠爾(大藏經)和大寶伏藏等岩傳。
尊者二十一歲時,上師埵昂卻吉尼瑪圓寂,尊者切至悲痛,後來尊者連續三天在夢中,接受上師傳授尚未學完之「八大嘿嚕嘎心要」,自此,尊者具有迅速閱讀等超凡之能力。錫度仁波切表示,第八代法王已經以本智心印灌頂給其心子第二世貝瑪諾布仁波切——巴千都巴。
尊者由堪布雅嘎那裏得到「種姓寶冠」,執掌從龍樹菩薩以來的戒律及傳承,成為上座長老﹔從米滂仁波切和蔣貢康楚仁波切處得到許多成熟解脫的甘露法教,尊者全部修持圓滿。
尊者於一生中,對於具足信心的有緣弟子舉行過多次大灌頂法會,又因特別之夢兆,傳授過五次的「大寶伏藏」。尊者亦是精通五明者,教導弟子们闻思修學習。伏藏導師桑傑林巴預言,白玉大圓滿傳承將會出現佛學院,宏揚顯密二乘的教法。如其預言,第二世貝諾法王於西元1922年於白玉主寺中創建佛學院。此外,法王陆续興建許多新的寺院,将佛法发扬光大。
第二世貝諾法王在修持方面,證得現前明空本淨之本智,獲得光明「頓超」增長之驗相,並擔負教授深法的重責大任,對於白玉教法的傳承和光明實體之教法均具有無上的功勞。
西元1932年三月,也就是第三世貝諾法王出生的那年,尊者回歸法界,時年四十七歲。 尊者之上師堪布雅嘎有一次憶及尊者,尊者便以其身示現於空中,上師問及狀況及其它事宜,尊者回答:他已經能夠自在出入法界,唯一遺憾的是未能有更多的时间隨侍上師,但是承諾將迅速再來。經由堪欽雅嘎仁波切多次勸請,果如所願,尊者殊勝之化身於該年十二月極速降臨,應化度眾。
第十任白玉寺寺主
第四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噶瑪貼卻寧波
Thegchog Nyingpo (1908 - 1958)
第四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噶瑪貼卻寧波(Thegchog Nyingpo)生於藏曆土猴年(西元1908年),尊者的父親是大伏藏師仁欽林巴,母親是空行母阿帕。尊者的轉世与十五世噶瑪巴的預言相符并获得大成就者安章珠巴的認證。
尊者在白玉寺舉行坐床大典後成為白玉寺第十任寺主,之後開始研讀經典和密續,同時接受許多上師及傳承的教導,包括仁增沃瑟堪布(佐欽傳承)、泰錫度仁波切(噶舉傳承)、貝瑪旺秋蔣波、安章珠巴、列許佐登堪布(噶陀傳承)等。
噶瑪貼卻寧波尊者將所有教法融合、修持,並證悟心的本性。尊者在閉關三年期间修持惹那林巴的「三身成就法」之後,開始對廣大的信眾說法、傳法、灌頂。尊者的一生中,致力於唐卡和佛像的製作、法本的印製、舊寺院的翻修及整建,資助並供养許多地方的僧團。尊者弘傳白玉傳承教法和伏藏大師惹那林巴的教法,並多次傳授寂靜尊和忿怒尊的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尊者也校對並重印十函的「黃金寧瑪傳承」(Golden Nyingma Kama)。
西元1951年,藏曆鐵兔年,尊者再度閉關三年修持長壽佛及普巴金剛。西元1955年,尊者被邀請至中國參加西藏精神領袖的會議,對佛法之弘扬意义深远。西元1958年,尊者51歲的時候以虹光身的方式融入法界之大光明中。
第十一任白玉寺寺主
——第三世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
第三世貝諾法王公認為印度大班智達貝瑪拉密渣(無垢友)化身,於西元1932年(藏曆水猴年)十二月降生在東藏康省(西康)一個稱為波沃的地方(古稱波密,又稱波窩)。父親叫做蘇南久美,母親叫做宗吉。此村落在寒冷乾燥的冬天是看不到花朵的,但是仁波切誕生時,此地卻出奇地綻放芬芳的花朵。根據第五世卓千仁波切以及噶陀堪欽雅嘎仁波切的預言,指認出这是第三世貝諾法王的转世再来。第五世卓千圖登卻吉多傑如是說出貝諾法王的出生地:
聖地部波上方之處中 妙主岩山任運莊嚴頂
種種綠樹海寨莊嚴飾 極淨清涼大河南邊流
父母蘇南吉其名具者 吉勝慧兒于水猴年生
教眾藥石善名妙善升 卓千王世卻吉多傑志
贝诺法王五歲時,被迎请至西康白玉祖寺,在上一世秋竹仁波切圖滇卻吉達瓦和第十代法王──第四世噶瑪古千仁波切噶瑪帖秋寧波的主持下,在其前世的法座上行坐床典禮,正式認證為第二世貝諾法王巴千都巴(1887~1932)的轉世,成為第十一代白玉傳承法座持有者。
一位當代精通大圓滿的卓越行者──堪布雅嘎(噶陀堪欽雅嘎)預見此轉世孩童的特殊使命,特給予此孩童皈依戒、文殊菩薩灌頂和一尊神聖的佛像,並為他寫下至今仍被全球成千上萬弟子持誦之長壽祈請文!
甯瑪巴的六大寺廟之一──白玉南卻祥丘卻林,乃在當代德格王,拉千蔣巴彭措及翠千桑給登巴的贊助下,於西元1665年興建。蓮花生大士所預言的岩藏取者及卓越的大圓滿上師──持明昆桑謝拉,是此寺的開山祖師。昆桑謝拉是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與南卻天法虛空藏的岩藏取者──德千祖古明珠多傑的入室弟子。由於上師的加持和自勵,此寺乃迅速地發展成西藏最大的寺廟之一。在以後幾個世紀,白玉寺(被稱為「東方輝煌的白玉」)在歷代傳承持有者的領導之下,已成為虔信教法與精進修持都極負盛名的道場,千百僧眾達到虹光身及其殊胜成就。貝諾法王的職責在監督此主寺遍佈全藏四百座以上的分支子寺和世界各地的佛學中心,以及教育包括超過三十萬的出家僧尼的四眾弟子。
貝諾仁波切童年時期是在白玉和達果度過的。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有一天,他拿著一支珍貴的金剛杵玩耍,一不小心將之掉落在地上,摔成了兩截。由於不願上師責備,他用自己的唾液將此兩截段落的金剛杵重新粘合起來。此金剛杵卻因此比以前更加堅硬。在另一個法會上,他不小心將手中的金剛鈴掉落在石板上。听声音,在場大眾都認為此金剛鈴必碎無疑,但仁波切將他拾起後,發現它卻是完好如初的,且聲音比過去還要宏亮。
當仁波切還是一個小男孩時,有一天,一位老人走到仁波切面前,堅持要仁波切為他修頗瓦法。仁波切很天真地答應並依法修持。過了一會兒,仁波切驚訝地發現這位老人已經往生了。他對著躺在面前的屍體,再度修法以救回老人家的性命。當老人蘇醒之後,仁波切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而醒过来的老人卻說:「天啊!仁波切為何把我叫回來?我已經到了,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了!」仁波切在孩提時期,曾將他的足跡深深烙印在一塊石頭上,這塊石頭至今仍可見到,卓望貝瑪諾布仁波切在稚齡時的修证与加持就已经是不可思议的。
之後,仁波切又從多位偉大的上師、經師、堪布等处學到各種法要,包括:南卻傳承大圓滿之掌中佛、八大黑嚕嘎、大寶伏藏、惹那林巴伏藏(惹林)、大圓滿、大圆滿心要及秘密護法等修法,並依教修持,均獲得成就。
十三歲時,在達果地方的閉關中心,上一世貝諾法王的寢室中,在五位主要堪布和比丘的見證主持下接受灌頂,正式剃度,法名「豆雅謝祝天津丘雷南嘉」,意為「經續教法修持尊勝最高持有者」。十三歲時從圖登卻吉達瓦處受沙彌戒,二十一歲受比丘戒,其他甯瑪巴的重要口傳與灌頂也由秋竹仁波切賜予。
在達果,跟隨上一世宗薩仁波切——蔣揚欽哲卻吉羅卓學習阿努瑜伽之引導,以及貝瑪姬美的貝瑪林巴九部導引、十三章噶瑪恰叉的「阿」法。當受法時,法王以舌頭在口中編出錯綜複雜的金剛結。诸多法要的修習持續到1958年仁波切二十七歲之時。 持续着非常親近与虔诚的信心,尊者從上師處獲得極大的法益与成就。年老視衰的秋竹仁波切常說:「如果我無法將完整的教法、口傳和灌頂授與貝諾仁波切,則我將沒有真正地活過此生。」之後,貝諾仁波切在塔唐地方和他的上師秋竹圖登卻吉達瓦進行長期的閉關,從基礎的前行至最深奧的大圓滿,他修持直至赤裸裸的法性現前為止。近代甯瑪巴第二位法王──頂果欽哲法王曾經在一個場合上說:「貝諾法王已經是一位超越三昧耶的聖者。」四川五明佛學院的精神導師──如意寶法王堪布晉美彭措也經常讚歎:“貝諾法王已為人间的肉身佛!”
在貝諾法王举行的一個成就法會上,許多僧眾看到曼達盤上出現彩虹,且嘎巴拉(顱蓋杯)甘露自增溢流而下。有一次在舉行「瑪貢」的成就法會上,空行母的供養餅乾很明顯地顫動著。另一次,在接受甘珠爾(大藏經)口傳時,貝諾仁波切憶起導師釋迦牟尼佛坐在河邊,為他以及上千的弟子開示深奧的教授。根據堪布雅嘎所言,仁波切也是金剛手菩薩的化現。仁波切很清楚地證實,在過去世他曾經化現为金剛手菩薩,在世尊座下修學。
去拉薩朝聖,尤其是參拜聞名的覺沃佛像(大昭寺的世尊等身佛像)是每個西藏人的夢想。在1956年,仁波切二十五歲時,與一大批隨從前往中藏旅遊。在那里,仁波切拜訪了很多寺院及那些诉說着西藏輝煌歷史的古寺聖地;仁波切在布達拉宮接受達賴喇嘛的長壽灌頂。在大昭寺的祈願法會中,仁波切也以茶及財物供養僧眾。那時,拉薩的情勢已經十分緊張,仁波切懷著沉重的心情,返回白玉祖寺。
貝諾仁波切預見西藏不可逆轉的趨勢,以及此局势對佛法存亡的威脅,于是貝諾仁波切與其他三百多人逃避至印度東北邊境。然而,許多隨行的人仍死於途中,這是一段漫長而危險的旅程。子彈曾打到仁波切腳邊引起陣陣硝煙,手榴彈曾經滾近仁波切,當仁波切走後才爆炸。許多跟著仁波切逃亡的人們為了生存,只好以動物為食,维持生命。仁波切不忍無辜動物被捕殺,只好走在前頭,驅趕任何可能受到伤害的众生。最後,他和隨行者終於抵達印度東北方安置下来。
在1961年,仁波切和隨行的六百人抵達南印度的麥索地方。仁波切逃離西藏的目的,主要是在於让清净的法脉传承,传承下去,让佛法的焰炬更加熾亮,以救度一切有情眾生於無明的黑暗之中获得解脱与救赎。為此,貝諾法王在麥索的貝拉古貝這里重建偉大的白玉寺廟──「勝乘南卓林寺」。這是一项伟大而辉煌的事业,絕非易事。
在興建之初,仁波切手中僅有零零星星三百盧比,建造庞大的寺院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虽然物資与资金严重匮乏,但仁波切卻有無限的資源──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与堅毅不拔的勇氣和決心,这些更为珍贵的无价之宝。
當時跟著仁波切的一些人無法瞭解仁波切的遠見卓识,更無法洞澈仁波切智慧法海的一滴,大家根据现有的情况,建议仁波切塑建一个小寺庙,而仁波切坚持塑建一座庞大殊胜的寺院。因为人生地不熟且资金严重短缺,大家堅持要求仁波切縮小建寺的規模。當時的情况,僅有極為少數的比丘與仁波切在一起修行,资金、人力严重匮乏,既没钱又没人,建造如此庞大规模的寺院大家都不具有信心,而贝诺仁波切坚持建造这座庞大的寺院,贝诺仁波切认为,今日的决定,是为了之后利益更广大的僧众做铺垫,为此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日,在南印度的南卓林寺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藏傳佛寺之一,然而虽然南卓林寺如此庞大,但在大法會時,很多前来参加法会的人,連座的地方都沒有。現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大家都驚歎並感恩仁波切當時的真知灼見。
很少有法王级别的大上師,經歷貝諾法王曾經歷過的苦行。为了建造「勝乘南卓林寺」,在烈日灼灼之下,仁波切和其他工人與僧眾一同搬石挑泥,手甚至因而流血肿痛。由於沒有自來水和柏油路,使得建築的工作更為艱辛,仁波切親自至遠處取水建筑寺院,从未抱怨辛苦。
有一天,在烈日驕陽之下,有一個人慕名而來拜见贝诺法王,他来到貝諾法王和僧眾工作的地方,興高采烈地走向仁波切,說道:「我從很遠的地方來,為的就是能貝諾法王一面,您能告诉我,如何能參見到贝诺法王呢?」贝诺法王回答:「喔!當然可以,那你有什麼問題吗?」仁波切這麼說完之後,拍了拍手里的灰,便引領他到自己簡陋的房間里,坐下后說:「好了,我能為你效勞什么嗎?」那人當時既驚訝又尴尬,他從來沒有想到眼前这位竟是法王?他心目中的法王应该是不干活的,应该是穿著莊嚴法衣、坐在法座上什么都不用干,有侍者承伺,过着很舒适生活的人。而眼前的这位法王,皮肤晒的黑黑的,晒旧的衣裙粘着许多泥土。眼前的一切,让他太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佛菩萨。贝诺法王为了四众有情能够有一个殊胜稳定的修行之地,带领大家建造修行道场,亲力亲为,不俱辛苦,吃在前,任劳任怨,这是真正的滿願如意寶,从此这个居士就跟随法王建寺庙,修学佛法不曾离开。
通过贝诺法王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其坚定的毅力、信心以及广大願力,排除种种障礙,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南卓林寺”的广大建设。仁波切所挹注的一切,都意义深远。今日在南印度麥索的“南卓林寺”,已有超過千人的僧眾团体,堪稱世界最大的寧瑪寺院。
之后,贝诺法王重建僧團制度和結夏安居的傳統,每年都舉辦文武百尊的千人供養法會,普巴金剛法會和藥師佛法會等。其中藥師佛法會中,頻獻瑞應,彩虹自曼達供盤中升起,嘎巴拉中甘露漫溢,法王口中異常甘甜。因為不忍見到佛陀法教,特別是舊譯甯瑪巴的教法瀕臨斷絕的危機,仁波切在1978年建立雅久寧瑪佛學院。此佛學院至今已成為進階佛法学习與相继传承研究兼并实修聞名的中心。无数的僧众在这里沐浴法雨的甘霖,這實為貝諾法王無暇佛行事業的另一莊嚴!
南卓林寺有一个殊胜的閉關中心,那里有約三十位左右的比丘,進行着依循傳統的三年閉關。貝諾仁波切親自指導他們大圓滿龍欽心髓及岩藏者明珠多傑所取出的《南卻虛空藏法》。每隔三年,就有一群閉關合格的金剛阿闍黎出關。每年秋天,仁波切會舉行一次為期一個月的閉關,參加者是比丘、比丘尼和居士們。仁波切每次都親自傳授四加行、氣脉明点及大圓滿等修持,所有的研讀課程都配合着实修,所以貝諾法王的寺廟是汇集研讀與修持的殊胜道場,亦是貝諾法王的宏大願力所致。
現在已經有約超過千人的小沙彌進入基礎的小學就讀,在學校中學習藏文和英文的讀寫等基礎課程,以及佛理的基礎研習和加行。来此学习的孩子们每年都以一百至數百不等的速度增加着,因為許多流亡海外的藏民,都將小孩送至寺院中以接受教育和砥礪人品的学习,故而法王收养了很多孩子。
1993年仁波切興建了「措嘉謝拉林」尼庵。現有大概三百至四百的尼師在此受教育與研修佛法。貝諾仁波切还修建了一座養老院,許多的老人們在此居住與修持直至最终往生。為了祈求世界和平,法王興建了兩組八大佛塔,这些老人们经常在此繞行,人们经常可以見到他們手中持着轉經輪或念珠右绕佛塔。法王的慈悲甚至惠及到印度當地的居民,麦索地处偏僻,道路不便,仁波切造橋鋪路以利益當地人民。他所收到的供養,悉數轉而花費在上述的計畫之中,从不为自己索取什么。貝諾法王為解決當地上萬居民的醫療問題,在當地籌畫設立西醫和藏醫都有的綜合性醫院,現在已經圆满建成。
無論在西藏或印度,仁波切都在季雨不來時以祈降及時雨而聞名。因为贝诺法王,曾多次为久旱的地区求来雨水,所以當地的印度居民,亲切地給法王起了個昵稱──殊胜的「雨喇嘛」。
貝諾仁波切曾經給予众生多次大寶伏藏灌頂和更多次的“甯體”與“南卻”的教法。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曾在西方給予過大寶伏藏灌頂的西藏上師。仁波切以其無盡的方便與能力,深深为大眾所景仰。对虔誠追隨法王的弟子們,特別是在他照顧下而生活的僧眾而言,法王不僅是上師、父親、醫生,甚至也扮演着心里治療師的角色。法王是具足清淨戒體的比丘,至少为超過兩千五百位以上的僧眾傳授出家戒。除了授與教法以及灌頂之外,仁波切也為人們提供各類問題的解答。日復一日,由早到晚,法王無私地利益著在世者、臨終者與往生者。
仁波切不僅重建了白玉祖寺和白玉佛學院,还在印度創辦南卓林寺和雅久寧瑪佛學院,漸次地修复傳承中各個亟待修復的子寺,並且包括臺灣、香港、澳門、中国、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佛學中心,足跡甚至履及希臘、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土。仁波切不辭辛勞地奔波於印度、喜瑪拉雅山區、東南亞和歐美的土地上,為的就是將佛法的甘霖傳至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的眾生都同受法益。
仁波切為了弘扬教法與利益眾生,展現了文殊菩薩的灼智、觀音菩薩的慈悲與金剛手菩薩的勇利!1993年,在印度佛陀成道處──菩提迦耶的金剛座前,舉行全甯瑪巴祈願世界和平的「甯瑪巴傳召祈願大會」(Nyingmapa Molem Chenmo Ceremony for World Peace)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甯瑪巴碩彥,一致推舉貝諾法王為繼「敦珠法王」與「頂果法王」之後,當今甯瑪巴的掌教法王。這樣的殊榮实乃名副其实!祈願法王能與虛空同壽,引領所有沉浮於輪回之中的一切有情至究竟解脫的彼岸!
第十二任白玉寺寺主
--噶瑪古千仁波切
尊貴的怙主法王貝諾仁波切是公認的舊譯寧瑪巴大成就者與教法明燈,掌持純淨的蓮師教法以及不共殊勝的白玉天法伏藏、教傳與殊勝大圓滿的傳承。在貝諾法王座下的修學諸多弟子中,有一位是如同日月一般璀璨奪目的弟子,他便是純淨無染的白玉傳承持有者──噶瑪古千仁波切。
在澄澈純淨如雪域天空的白玉傳承裡,前四世的噶瑪古千仁波切分別為白玉第四代法王噶瑪札西(Karma Tashi,1728-1791)、第六代法王久美涅敦滇僅 (Gyurmed Ngedon Tenzin Palzangpo,1794-1851)、第八代法王鄔金埵昂卻吉尼瑪Orgyen Do-Ngag Chokyi Nyima,1854 - 1906)及第十代法王噶瑪貼卻寧波(Thegchog Nyingpo,1908 - 1958) 。他與歷代的 貝諾法王互為師徒,並共同掌持此偉大純淨的寧瑪巴白玉傳承。
噶瑪古千法王的第一世——噶瑪古千法王是金剛持明巖藏取尊明珠多傑的化身。許多神聖的預言指出, 噶瑪古千法王的前世包括佛陀的弟子阿難、顯現改變大川流向的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中的修普帕機紳格、大譯師毗廬遮那、明林德千、格登寺的寺主格登赤巴、建造瀘定橋的大成就者唐東嘉波及第七世達賴喇嘛的親教師雅旺卻登等。同時还是杜督多傑的心、噶陀七美瑜伽的語及貝瑪坤卓南嘉之身的化身。
歷代的噶瑪古千法王除了具足如大海般的教證成就外,住持佛陀聖教特別是蓮師外、內、密教法及利益眾生的事業更是無量無邊的。尤其特別的是,白玉傳承屬特近傳承,其傳承加持力從未衰損,而於一切四種事業(息、增、懷、誅)皆圓滿成就。西元一七五五年前後,大清帝國曾因戰亂禮請白玉第四代法王噶瑪札西修法,因而消弭了戰亂。乾隆皇帝於是特別冊封噶瑪札西為帝師,並贈金字詔書、御轎,寺院因之名聲大震。噶瑪古千法王成為第一位把白玉傳承帶至漢地的上師。
此世的噶瑪古千法王於西元一九七○年(藏曆的鐵狗年)八月二十八日在種種祥瑞的徵兆下誕生於南印度。父親名為恭久奔波阿納多傑南嘉,母親名為參覺。當仁波切二歲時,貝諾法王便告知其父母,此小孩為大成就者的轉世,他的衣服與飲食必須潔淨,要特别注意。在仁波切四歲時,蓮師的代表前寧瑪派掌教法王——敦珠仁波切與貝諾法王共同在禪定中確認此聖童為上代噶瑪貼卻寧波转世,是第十代法王噶瑪貼卻寧波之轉世無疑。
转世之噶瑪古千仁波切在南卓林寺,在如同慈父般的貝諾法王尊前學習各種教法,天法的共与不共前行、氣脈修習與大圓滿等修法,皆從貝諾法王處,满瓶倾斜般地獲得。噶瑪古千仁波切在貝諾法王前受比丘戒、菩薩戒等律儀。获得天法伏藏、惹納林巴伏藏、大寶伏藏等傳承。噶瑪古千仁波切在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多竹千法王、白玉祖古、土絨法王以及紐修堪仁波切等殊勝上師前均圓滿領受法教,並就所學之顯密經續做廣大的聞思,圓滿具足一切教證的殊勝功德。
1994年噶瑪古千法王奉貝諾法王諭令,前往西康白玉祖寺駐錫,督管并管理祖寺日常法務、佛學院修持和閉關中心等一切事物。此外,仁波切亦不定期應佛學院邀請,為學僧講經說法。2000年8月,噶瑪古千法王於白玉祖寺的無畏獅座上舉行黃金坐床大典,成為白玉傳承第十二任傳承持有者,掌管各項白玉教務。來自十方的祖古、僧眾及藏民均恭敬、顶礼莊嚴的仁波切,众生皆心生大歡喜,踴躍讚嘆!
噶瑪古千法王在西藏廣建寺院、佛塔、轉經輪、佛像等,令广大眾生对佛法更生起崇敬和虔诚之心,依靠佛法究竟之正见获得解脱的信心更加增强。仁波切的成熟持重以及深廣之菩提心,屢為僧俗大眾所讚嘆,甚深的修证功德令白玉传承的弟子们稱頌与佩服。噶瑪古千法王的佛行事業如東升的旭日般照耀十方,帶給眾生不可思議的利益與安樂。
第四世贝诺法王转世介绍
——美久德钦嘎旺苏奈多杰仁波切
依怙主第三世贝诺法王在圆寂前曾向多位亲近的人讲过:“我下一世会投生在藏地。”依照法王的预言及夏札仁波切、松吉泽仁仁波切等多位高僧大德的授记,在西藏加查县洛林乡念巴村准确无误地顺利找到了尊者的转世灵童——第四世贝诺法王!
白玉传承尊贵的土登巴绒仁波切以其觉受、净观对转世灵童予以了肯定的认证,确定无误。第四世贝诺法王名叫边巴罗布,父亲名为罗布,母亲名为普布卓玛。于公元2011年12月31日,藏历铁兔年十一月初七,诞生于西藏加查县洛林乡念巴村,出生时伴有诸多瑞兆。
公元2014年7月31日,藏历第十七胜生周木马年六月初四,本师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殊胜日,藏传佛教近代史上举世瞩目的庆典,前译宁玛派掌教第三世贝诺法王的转世灵童——美久德钦嘎旺苏奈多杰仁波切的坐床大典,在甘孜州白玉祖寺隆重举行,全球十方僧、俗前来参加,与会人群几十万人从世界各地前来。第四世贝诺法王的坐床大典从早上7点开始,结束时间为晚上9点,转世的三岁依怙主贝诺法王,十多个小时坐在法座上不哭不闹,这绝非三岁的孩童能做到的事情,实属罕见,令众人惊叹!与会人员全部亲眼所见。参加此次坐床大典的僧俗四众,全部恭敬礼拜转世的第四世贝诺法王,大家都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供养。有些居士供养小法王电动玩具,声控玩具。闪着灯,发着声音的电动玩具枪,抢走了所有人的眼球。在这个寂静庄严的大殿里,突然间一阵的声响,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寻声望去,对于三岁的孩童,电动玩具是最喜欢的东西,有声音还有闪灯特别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小法王对这个声控的玩具一点兴趣也没有,不为其所动,没有一点想要的意思。当看见莲师像时,他会欢喜的与之碰头;看见金刚撅时他喜欢的不肯松手,这与生俱来对三宝圣物的欢喜绝非偶然!
众生依怙主第四世贝诺法王——美久德钦嘎旺苏奈多杰仁波切,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殊胜日,荣登无畏雄狮宝座,殊胜之菩提心乘愿再来,继续广利群生。愿第四世贝诺法王——美久德钦嘎旺苏奈多杰仁波切的佛行事业广弘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边的众生在法王的加持与庇佑下获得究竟的解脱与成就,吉祥圆满!